美國教授:中國學生留美,一場浮士德式的交
來源:http://www.xue163.com/news/790/7906797.html作者:北美購房網
掃一掃,隨時看
隨著中國留學生的作弊現象越來越多地被披露出來,美國人也漸漸開始關注這個問題。最近紐約時報就報道了一則苦心經營的“作弊大案”:15名中國學生找他人代考SAT和托福考試。確實,作弊這個問題非常嚴重。 可我認為,我們要首要檢討的問題卻應該是——
這些學生究竟為何辛辛苦苦跑到這里來求學?而我們又是否真的給了他們遠渡重洋所來追求的那種教育呢?數據足以回答這個問題。在美國超過一百萬的外國留學生中,有29%的人來自中國,這個數字遠遠超過了第二位占14%的印度(根據IIE數據,中國留學生的比例應為29%,印度為12%)。而在這29%的中國留學生中,絕大多數都是在哥大、普渡、南加大、UCLA等規模較大的一類研究型大學就讀。
IIE最新版報告列出的留學生生源top 3:中國、印度、韓國 事實上,根據國際教育學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IIE)的數據分析,從2000年到2014年,來美的中國留學生人數整整翻了5番。而我所就職的亞利桑那大學就是這個急速增長趨勢的一個縮影—— 本校3696名國際學生中,竟有1791來自中國,占近半數。很多中國學生的英語水平遠遠不夠應付大學課程過往經驗告訴我,這些中國留學生中,大多數人的英語水平單是想要通過考試都夠嗆,更別說是取得個好成績了。去年,我開設了一門100人的俄國歷史課。課上20名中國留學生最終沒有一人及格。為什么?因為他們根本就聽不懂我到底在講些什么。他們的英語讀寫水平遠遠不夠。我的很多同事也都碰到了相似的情況。 我試過去聯系這些學生,想要單獨見面,好好談談。我給他們發了郵件,卻沒有一人回應。他們有時甚至會無故集體消失。 雖然英語水平還遠遠不夠,可為什么還是會有源源不斷的中國學生來到美國求學?
或許,美國就像是那個遠在山邊遙遙屹立的夢;對于渴望到海外求學的學生來說,我們就是那個有著絕對教育水準的美好國度。這一點一定程度上也解釋了為何作弊現象層出不窮——中國留學生們嘗盡各種手段,只為能夠進入一所美國的院校;他們報名參加托福課程,對于出題規律如數家珍;其中甚至有人寧愿采取違法手段,只為獲得一張美國簽證。
赴美留學市場的暴漲和混亂的一部分責任要歸于遍布全美的ESL(語言學校)的存在。允許了那些根本不具備在美國生存下去與人正常溝通的中國學生能以極低的門檻進入美國。這些自身英語不佳的學生要在語言學校里上很多期的英語課,有的人要浪費掉一兩年的時間,最終不了了之回國了。
來美中國留學生的不斷增長,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自70年代中國獨生子女政策頒布之后,一張美國的學位證書就顯得更加值錢了。正如Vanessa Fong在《唯一的希望:中國獨生子女政策下的新時代》中所闡述的,獨生子女們承受著贍養父輩的巨大壓力,他們需要一張高等學歷,一張作為社會精英的證明,好保證以后能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而這份壓力,并不僅僅只限于男性身上。
“分數代表一切。這已深植在我的血液里了。”一位年輕的中國女留學生這樣對我說,她現在正在重修我開設的一門課程。“這是我父母對我的期望。” 但是,我作為他們的教授,真的給了他們最初所尋求的那種教育嗎?對我而言,已經很難再去給出一個肯定的回答了。 作為一個州立大學的教授,我可以明顯地感受到,隨著課程規模的不斷擴大、教育經費的不斷縮減,我所能提供的教學質量也同時在相應地下降。課程的大規模直接導致了我與學生無法保持持續緊密的聯系。而當我在一門課上同時教著200名學生的時候,我的許多同事已經開始同時教授500-1000人了。
光是在亞利桑那州,我們就有將近15500名國際學生。他們當中絕大多數都是自費留學。他們所上交的學費,加上平時的生活費用,算起來為亞利桑那的經濟總共貢獻了超過4億美元的巨款。
事實上,我們這個“山崗上的美好國度”的國庫早已空虛,急需擴大稅收;而相應的,花費在高等教育上的人均金額也急劇下降。在一個針對08年-14年的數據調查中,亞利桑那超過路易斯安那,成為全美下降率最大的一個州。對于這個事實,我們學校選擇通過提升學費、擴大國內外的招生來應對。而現在,我們又要面臨再一次2500萬美元的預算縮減,這其中的1500萬將會從學術經費上扣。
這名教授所說的大學財政緊張并非空穴來風,僅僅在加州,由于州政府縮減當地公立學校經費導致學費上漲已經引發了數次大規模抗議。每次上調學費都會導致很多當地學生無法支付高昂學費而退學。而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們,貌似從來沒有因為學費貴而抗議過。
如此看來,我們倒像是在上演一場浮士德式的交易——中國學生們需要我們的一張學位證書,作為以后高薪工作、美好生活的必要階梯;而我們則需要他們來為我們來填補經濟漏洞。
“搭建中美文化橋梁”,“為學生提供國際視野”,blah blah…我們這樣義正嚴辭地告訴大家。但是說白了,只是因為急需資金的公立院校,需要留學生們來繳納高額學費,來支持正常運轉。再我的學校里,很多的項目與設備都是靠著這些國外留學生所繳納的學費而得以一直進行維持下去的。
中美高等教育死局如何打破?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兩方都需要采取措施。 一方面,中國已經在嘗試提高一本院校的教學質量,來留住學生們出國留學的腳步。 而另一方面,美國的院校同時也需要積極與中國合作,以確保這些出來留學的學生是通過合法途徑獲得錄取通知書的,而他們也相應地擁有合格的英語水平來完成國外大學的學習項目。我所在的亞利桑那大學雖然沒有像丹佛大學一樣,有一個通用的英語語言水平要求,但我們也開設了預備語言機構(CESL)來幫助水平不足的國際學生提升英語。這個項目使得學生們能夠循序漸進地慢慢融入大學的主流生活;而是否要讀這個項目完全取決于學生的個人意愿。但是,我校的中國留學生中,只有不到1/3的人選擇了這個項目。 而最終的目的,是為了確保我們真的有在提供所謂“美國的高質量教育”。不斷地縮減教育經費,只會對我們的教育水平造成不良影響。 人們總是認為一張美國的學位證書能夠允諾他們一個成功的未來;而我們的院校離開了國際學生,已經窮得難以維持運轉。這兩個問題不解決,留學圈被中國等國家的學生占領的現象就不會有改變。人們仍然對美國教育霸主的地位深信不疑;而深處漩渦當中的我們,卻開始隱隱擔心——
這么多人擠破頭所追求的美國大學,真的還能提供名副其實的高質教育嗎?
本網注明“來源:北美購房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北美購房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美購房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