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视频久久久_成人在线视频网_国产精区一区二区_福利视频电影

熱線電話:400-668-9628

紐約與布倫原油區分

來源:https://www.baidu.com/link?url=dYtz8IQPvDV0bCDIuGAWEAKUbGxKd0JWT-_maDGsuGhKhlx_3xkr6pJY89EQIK-yaP678zR2CeSm4XGeihUaeq&wd=&eqid=a82a30570008be06000000025656957e作者:北美購房網時間:2015/11/27

北美購房網信二維碼
掃一掃,隨時看

下面通過文字給您分析紐約和布倫的油價為何有分別。
庫欣,美國中部一個小鎮,只有8000居民,財大氣粗的彭博公司居然租用了一顆衛星監視它,庫欣有何秘密?
  很簡單,庫欣是美國原油期貨最主要的交割地,其原油庫存占全美原油庫存的5%-10%。彭博的衛星一周拍攝庫欣兩次,目的是通過照片細節比對來判斷原油儲存量的變化。庫欣的原油庫存量的漲跌幅,會對美國紐約原油期貨價格(下稱“紐油”)產生非常明顯的作用。
  3月12日凌晨,庫欣的影響力再次在市場中凸顯。截至收盤,紐油報價48.17美元/桶,下跌0.12美元/桶,跌幅0.25%。盤中甚至跌破48美元/桶的短線支撐關口,至47.33美元/桶。
  下跌的原因就是美國石油協會(API)發布的數據顯示,API原油庫存雖減少了40.4萬桶,但同期庫欣原油庫存增幅卻擴大至220萬桶,較之前的一輪統計增加了120萬桶。美國能源部旗下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的統計亦顯示,庫欣的原油庫存增加230萬桶,至5150萬桶,“距EIA自2004年開始追蹤庫欣庫存數據以來的高點5190萬桶相差已不遠”。
  與此同時,市場另一大基準油價——英國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下稱“布油”)卻反向走強,結束了連續5個交易日的下跌態勢。截至3月12日凌晨收盤,布油上漲1.15美元/桶,漲幅2.04%,報收于57.54美元/桶。
  一正一反不同的走勢,讓布油對紐油的價差達到了9美元/桶以上。但比較年初至今紐油和布油的走勢,今年1月中旬,前者在價格上曾一度超越后者,但隨著今年2月的一波回暖,兩者的價差再次擴大,上個月月底,一度達到接近13美元/桶。這讓市場驚呼“價差又創了新高”。
  全球的這兩種基準油價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又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市場中兩種基準油價的價差?這種價差的背后又會對市場、沙特與美國間的“價格戰”造成什么影響?
  十年價差原因
  以原油的品質來計算,市場價格本應是紐油最高,但十多年的真實交易走出的是一條完全相反的路
  3月12日凌晨,截至收盤,紐油報價48.17美元/桶,布油報收于57.54美元/桶。這讓兩種原油期貨的價差達到了9.37美元/桶。再往前面推兩個星期,分析兩種原油的走勢圖,今年2月底和3月初,雙方的價差一度維持在12美元/桶以上,這創下了12個月以來的新高。
  但這僅是12個月以來的新高。就歷史指標看,兩種原油的價差曾一度接近30美元/桶,那是在2011年年中。當時的背景是美國不斷采取量化寬松(QE)的政策,同時,基于本國經濟復蘇的考慮,又不愿讓油價走得太高,再加上地緣政治等其他因素,因此,造成了布油正向高于紐油30美元/桶。
  從理論上看,以原油的品質來計算,市場價格本應是紐油最高,布油次之,其他油種再次之。
  按全球范圍看,傳統上主要有三大原油市場:北美、歐洲和亞洲。北美的參考指標是紐油,歐洲自然是布油,亞洲之前主要參考的是中東迪拜原油價格。其中,紐油和布油屬于輕質原油,迪拜屬于重質原油。再換種說法,按國際上參考的測定原油輕質度的指標API度看,紐約原油為38.7度,布倫特原油38.1度,迪拜為30.4度。也就是說,3種原油的品質優劣度肯定是紐油最高。
  事實上,將1986年上市的紐油和1988年上線交易的布油進行全時間軸上的比較,投資者會輕易發現,紐油實際上長期在價格上高于布油,但價格基本維持在正負5美元/桶間。
  有數據顯示,2002年至2011年這十年間,紐油相對布油的價差基本呈現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02年-2005年,這期間價差基本呈溢價(即紐油相對布油)狀態,一般溢價1美元/桶-3美元/桶,平均價差為2.13美元/桶,2002年以前的價差也符合這一階段的特征。
  第二階段為2006年-2010年,價差溢價不再是常態,出現了價格倒掛,且布油價格倒掛幅度加大,持續時間加長。這期間,雙方平均價差倒掛了0.06美元/桶,且價差波動幅度加大,如2008年9月22日二者價差溢價14.88美元/桶,而2009年2月12日二者價差大幅倒掛10.67美元/桶。
  第三階段是2011年以來,倒掛狀態已成常態,且倒掛幅度屢創新高。以2011年為例,雙方平均價差倒掛了15.83美元/桶,遠超過去10年平均價差-0.81美元/桶的水平。
  為何品質更好,反而價格更低?“這是全方位因素造成的。”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崔新生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說,簡單來說,一方面,紐油更多地是反映北美的能源市場狀況,且期貨交易更活躍,金融機構也很活躍,尤其是紐油很大程度上會受到美國經濟政策的影響,如QE、釋放戰略油儲等。另一方面,布油受真實市場交易的影響更大。同時,中東地緣政治因素的影響往往會更多地體現到布油上,且布油計價中存在海運費這塊,美國更多的是管道運輸價格。
  短期為何拉大
  2015年紐油和布油的價差更為劇烈,甚至一度形成拉鋸戰,并走出了一個10年的兩種油價的“歷史圖形”
  今年1月中旬,紐油一度在價格上力壓布油,這是2013年7月以來市場首次出現這種情況,且屬于2008年以來都是極少出現的情形。但市場很快逆轉,2月原油價格的一波回暖“修正”后,布油在價格上反超紐油,并在今年2月底、3月初一度將價差拉大到12美元/桶以上,這是過去12個月的首次。
  “這跟市場的情緒有很大關系。”安迅思研究與策略中心總監李莉3月11日晚對《國際金融報》記者介紹,之前紐油回暖,并力壓布油,主要因素是市場認為美國的頁巖氣生產商在低油價下減少了鉆井開發,進而認為市場供大于求的局面有所緩解。不過,交易者們隨后發現,雖然之前每個月鉆井數量都在下降,且現在還在呈現下降態勢,但這些減少的鉆頭恰恰被用到了其他效率更高、品質更好的油氣田的開發中,繼而,市場的樂觀情緒不再,價格最近也出現了連續下跌。
  一個例證是美國的原油庫存。3月11日,EIA公布的最新美國原油庫存數據顯示,較之前一周,增加了450萬桶,達到約4.9億桶,為連續第九周刷新庫存紀錄。市場人士認為,北美地區供應過剩的局面“依舊沒有任何改觀”。
  《華爾街日報》近日也分析稱,問題的關鍵在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的庫欣市,“最近幾個月來,美國的原油庫存都在迅速增長”,EIA早前稱,“美國整體的原油庫存量也達到過去80年來同期最高水平”。
  “庫存量激增限制了紐油的上漲步伐。”《華爾街日報》稱。
  荷蘭安智銀行資深大宗商品策略師卡恩認為,其他拖累紐油的因素包括最近煉油廠發生的罷工及美國正逢一年一度的煉廠設備維修季節,“這些都削弱了原油的需求”。
  “另一端,就布油看,利好因素相對多一些。至少,供需情況比紐油更好。”李莉對《國際金融報》記者介紹,“比如,歐洲石油商在削減產量的同時,一些煉化廠又能同時消耗一些原油。”同樣的一個例證是:據產業研究機構Euroilstock的最新消息,“歐洲煉廠1月產出同比提高6.8%,因煉油利潤提高”。
  “這一來一去的變化,造成了紐油和布油間價差的重新擴大。”李莉稱。
  總結來看,石油經紀巨頭PVM的分析師瓦爾加認為,出現價差的原因并非是布油表現強勁,恰恰是紐油價格疲軟。
  崔新生認為,原油價格波動的背后往往掩藏著一些政治因素。“要知道,市場的投資者本就更喜歡炒作紐約原油期貨,同時,不能忽視的是,美國有能力操作自己的油價。”崔新生說,就拿現在來說,經濟還在恢復中的美國,仍需要低油價,參加2016年大選的政客們亦要利用低油價來獲取選民的心。
  未來價差縮小
  既然存在價差,就肯定會有套利,但矛盾的是,套利越頻繁,價差就越接近于零
  咨詢服務機構Genscape上周一發布報告稱,截至3月6日的一周時間內,美國庫欣原油庫存增加170萬桶,這意味著該地區庫存增長速度已放緩。該機構透露,美國庫欣地區僅增長15.8萬桶,增幅低于原預期,緩解了市場對庫欣地區原油庫存滿罐的擔心,“交易商因而買進紐油,拋售布原,讓兩者差價縮窄”。
  據截至發稿前的最新數據,紐油3月13日凌晨下跌1.12美元/桶,收于47.05美元/桶,跌幅為2.33%。布油價格下跌0.46美元/桶,收于57.08美元/桶,跌幅為0.8%。這樣,雙方的差價為10.03美元/桶,略低于2月底接近12美元/桶的價差。
  那么,就未來看,雙方的價差會拉大還是縮小。
  “短期看,可能會維持目前的價差水平。”崔新生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說,一方面,經過前期的“修正”,市場會發現不管是歐洲還是美國,供大于求的局面還一直存在,這對于二者來說,都不是利好。另一方面,價差的存在會讓兩種油價間存在“套利”的情況,但就目前情況看,投資者通過價差來“套利”,會存在比之前更大的風險。
  德國商業銀行3月11日分析稱 ,隨著投機者解除看漲布倫特原油的倉位,全球成交最大的兩個原油合約之間的差價將會縮小。
  “交易員可能將會清算布油的多頭倉位,因為,該基準油價重新跌破60美元/桶。”德國商業銀行分析師Carsten Fritsch稱,“在一切皆相同的情況下,只要有投資者減持布倫特原油凈多頭倉位,都可能導致價差縮小。但這完全取決于美國原油庫存的進展。如果美國繼續以目前的速度增加存貨,那么將會重新給WTI帶來下行壓力,導致價差再次擴大。”
  “其實,應該注意一下中國因素。對布油的貢獻中,中國有自己的影響力。”李莉提醒,“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中國將GDP增速定為7%,低于去年,這對于投資者來說,尤其是投資布油的人來說,可不是太好的消息。但現在紐油同樣不存在利好消息,因此,要判斷兩種油價未來的價差,還很困難。”
  此前,一些市場機構的分析師早就對《國際金融報》記者確認,在中國成品油調價參考的油種中,很可能包括布油、布油現貨價格,而沒有將紐油統計在內。
  能源專家林伯強3月11日晚也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兩種油價間的差價“可能會維持一段時間”,因為短期看,“市場不存在絕對意義上偏向于哪一邊的利好。當然,一旦出現地緣政治局勢的危機,布油與紐油的差價可能就會迅速拉大了”。
  但瑞士寶盛大宗商品研究主管呂克爾表示,短期看,美國原油庫存的迅速增加將使布油與紐油間的價差保持在異常高的水平。
  “價格戰”誰贏了
  在全球原油進入下跌通道后,紐油和布油之間的價差,其背后則兩大石油集團的深謀遠慮
  分析認為,目前布油比紐油高出9美元/桶的價差現狀,“似乎有利于石油輸出國組織(簡稱:歐佩克)的戰略”。
  去年OPEC決定保持產量穩定,以捍衛該組織的市場份額不受美國迅速發展的頁巖油行業影響。OPEC多數成員國的油價基于布倫特制定,美國頁巖油行業的定價則參考紐油。
  盛寶銀行大宗商品戰略主管漢森稱,按布油價格計算,OPEC成員國的收入實現了增長,以紐油的低價來衡量,美國頁巖油生產商還在盈虧平衡分界點附近掙扎。
  “眼下的油價肯定是讓OPEC多數產油國的日子很不好過,但他們可以聊以安慰,如果布油與紐油的價差沒有開始擴大,情況會糟得多。”漢森說。
  “如果市場真的存在美國與沙特打‘價格戰’的‘陰謀論’,我認為,說美國輸掉還太早。”李莉堅持認為,就現在的情況看,美國的原油產量沒有出現明顯的下滑,雖然外在看來,鉆井數量正在不斷減少。
  李莉還對《國際金融報》記者透露了一些調研數據。“之前,一些美國的民營生產商早就通過期貨市場進行了套期保值的操作,據我的測算,45美元/桶的紐油之上,部分頁巖氣生產商都能盈利,保持生產,而不至于破產。”她說,“如國際油價能繼續回暖,那么,鉆井數量也會慢慢恢復”。
  林伯強認為,“價格戰”說沙特贏了還為時過早。“本質上說,沙特才是低油價最大的受害者。去年很長時間,沙特肯定都在‘滴血’。”他說,“美國頁巖氣生產商卻不同,作為民營企業,他們會更靈活,根本不會一味做對自己不利的事。如果真的大幅虧損,他們還不徹底停止生產嗎?”
  普氏能源資訊中國區編輯部總監Sebastian Lewis此前也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說,低油價的輸家幾乎肯定“將是石油出口國”,尤其是嚴重依賴石油收入來平衡預算的國家,“這其中,當然包括中東、尼日利亞等產油國”。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外界的“陰謀論”,留人新內閣的沙特石油大臣阿里·納伊米近日否認該國正跟美國頁巖油生產商打“價格戰”。
  “有些人說OPEC是在打一場頁巖油之戰,另有些人則稱OPEC已死,各種傳聞都有,但它們都是錯的。”納伊米稱,他個人歡迎頁巖油的興盛,“因為,這會彌補其他國家產量減少的影響”。
  他還說,大部分來自美國的新原油供給的增長,“是在全球油市受到歡迎的發展”。他還對《華爾街日報》說,借由犧牲市場占有率來補貼成本較高的產油商,“并不是沙特或任一個OPEC成員國應做的事”。
  要有“中國聲音”
  作為大型石油生產國和全球石油最大消費國,中國亟需參加到全球原油定價權的爭奪中,甚至建立自己的基準油價
  多年來,兩種油價存在的價差讓市場擔心引發基準油價之爭。
  由于美國在全球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同時也是最大的石油消費國,而紐油又是最活躍的原油交易品種,很長一段時期,其都是作為國際油價的基準,準確反映了全球石油市場的供需變化。但由于價差的扭轉,紐油作為全球原油價格基準的地位受到動搖,“目前紐油反映的只是美國原油市場的供需情況,布油對基本面變化的敏感度更高,更能代表全球油價的趨勢”。
  布油作為原油現貨交易參照標尺的主導地位在進一步鞏固。依據定價機構普氏能源的說法,目前約70%的原油現貨交易的定價參照的是布油標尺,“一部分亞洲原油出產國,將標尺從塔皮斯和米納斯,轉到了布倫特油價”。
  塔皮斯是馬來西亞油價,一般為使用低含硫油的國家所使用,價格計算來自馬來西亞的Tapis油田。米納斯屬于印尼原油,亞洲國家中使用中質低硫原油的國家曾多數以印尼的米納斯原油為基準價。
  “從市場競爭看,原油市場與金融市場緊密結合,紐約和倫敦市場競爭激烈,都試圖在世界占據支配地位,但在以往競爭中紐約市場在世界市場競爭中一直占據主導地位。但2006年以來,倫敦ICE原油交易額開始超過紐約商品交易所,其世界石油市場的地位發生逆轉,紐油作為世界原油價格形成者的地位被動搖和打破。”能源專家董秀成也曾撰文稱,“尤其是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國政府對期貨交易監管力度加大,抑制一部分投機,使得ICE(倫敦洲際交易所)作為金融家投機場所的地位加強,更促使兩地市場地位的逆轉和角色變化。”
  但不管市場怎么變化,本就是大型石油生產國和全球石油最大消費國之一的中國,都亟需參加到全球原油定價權的爭奪中,甚至建立自己的基準油價。
  好消息是,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上海期貨交易所理事長楊邁軍稱,今年將抓住建立亞太時區石油定價中心的戰略機遇,盡快上市原油期貨,并在此基礎上,將期貨市場對外開放的政策復制到其他品種中。
  “2014年底,原油期貨交易正式獲批,這意味著原油期貨的上市步入實質性推進階段,目前相關工作正在緊鑼密鼓推進,爭取早日上市。”楊邁軍說,目前上期所的商品期貨交易都是用人民幣計價的,希望原油期貨也是用人民幣計價,同時允許美元和其他外幣沖抵保證金,方便國際投資者參與交易。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了解原油市場的有所幫助。

 

 

 

本網注明“來源:北美購房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北美購房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美購房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標簽:紐約與布倫原油區分

上一篇:舊金山中秋龍舟大賽... 下一篇:【納帕系列六】:Realm酒莊的傳奇...

推薦閱讀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