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藝術品市場現狀
來源:http://art.china.cn/market/2010-06/21/content_3569850.htm作者:北美購房網
掃一掃,隨時看
在當今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上,雖然香港憑借著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崛起而逐漸成為世界藝術品交易領域的第三極,但相比紐約和倫敦的成交額來說,仍有很大差距,而紐約市場又毫無爭議地遠遠超過倫敦市場,成為了全球藝術品交易額最大的地區。調查顯示,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大眾藝術市場上,現當代及印象派作品更是占到市場銷售總量的70%-80%。
紐約市場能長期占據全球藝術品市場的第一把交椅,與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密不可分。特別是紐約眾多的金融機構在支持拍賣業的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杠桿作用。紐約時報曾透露這樣一個案例,紐約的一家拍賣行在2010年賣出了畢加索一幅重要作品,但在這之前他們找了第三方來拿出一筆數額不明的擔保金。當這幅最低估價7000萬美元的畫作以1億多美元拍出時—當時創下了藝術品最高拍賣價。
對于紐約的拍賣行來說,擔保金是其爭奪全球客戶的重要手段。一位畫廊經紀人曾經這樣表示:“保證金為市場提供了額外的選擇,為賣家增加了資產的流動性和信心。保證金就如同保險一樣簡單。”蘇富比今年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其將提高拍賣行的擔保實力。據紐約一家藝術品機構的研究顯示,蘇富比為了能夠爭取到100萬到200萬美元的更多藏品,在第三方擔保方面下足了功夫。
這種利用金融工具的做法,在經濟處于上升期的時候,對于整個藝術品市場是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并帶動了紐約拍賣市場始終走在全球藝術品市場的前列。但金融杠桿也是一把雙刃劍,特別是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這種影響就更加明顯。在2008年至2009年的時候,紐約藝術品市場的保證金制度幾乎被取消,這使得當時的印象派以及現當代藝術拍賣市場哀嚎一片,當時有媒體報道“庫房內堆滿了銷售不出去的油畫資產”。
因而,著名藝術批評家、藝術顧問艾倫·舒瓦茲曼認為:“從表面看,拍賣行是一個透明的、可見的市場,但事實并非如此。對于藝術品價格的操縱還有許多其它的方式,而保證金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為藝術市場并不是一個純粹的供給關系的聯姻,牽扯到了太多的人際關系和利益趨同。”
另外,由于在歐洲施行的“藝術家轉售權”(ARR)的存在—每當在拍賣行售出后,提供給藝術家或其繼承人一筆小額的轉售版稅,通常小于5%。稅收方面的優惠,使藏家更愿意在紐約出手而不是倫敦。
本網注明“來源:北美購房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北美購房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美購房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標簽:美國,藝術品市場,現狀
上一篇:美國經濟的流動性... 下一篇:【納帕系列六】:Realm酒莊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