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在美買樓比日本人精多了
來源:http://house.ifeng.com/detail/2015_04_23/50361100_0.shtml作者:北美購房網
掃一掃,隨時看
誰說中國土豪傻有錢傻有錢的?跟上世紀80年代風頭正勁的日本企業家相比,正在崛起的中國財富新貴們投資美國房地產算盤打得精了去了。
從萬通到安邦,中國日益崛起的富裕企業家已成為美國紐約、波士頓、洛杉磯等各大城市住房的超級買家,在商業地產方面,中國企業在美國的投資也越來越火熱。
日本買家,買啥啥瞎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在世界范圍內成為一枝獨秀,日元幣值也大幅上漲了近3倍,日本的個人和企業開始對海外資本大舉收購,作為全球經濟中心的美國因此成為他們的重要目標,最多的時候,日本企業購買了全美國將近10%的不動產,當時有人開玩笑說,日本下一步就要買美國紐約的自由女神像了。
1989年,日本三菱集團花費14億美元購買洛克菲勒中心大廈的舉動被認為是美國衰落、日本崛起的象征。但隨后日元升值、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經濟出現蕭條,而美國則趁機將洛克菲勒中心以低價回收,三菱集團損失超過10億美元。
而美國的很多企業卻由于日本資金的介入,脫身房地產,把資金投到了其他領域,微軟、蘋果等高科技高創新性的產品都是在90年代開發的。
中國人學精了
2011年以后,美國房地產市場從金融危機中穩步復蘇。紐約等地的房價這兩年來不斷“漲漲漲”,但這依然阻止不了中國投資者的“買買買”。
全球商業和經濟趨勢分析公司榮鼎集團研究人員蒂洛·赫恩曼說,在市場和政策的支持下,中國投資者把目光放到了一些海外市場的房地產上,美國商業房地產市場的潛在回報率將高于世界其他地區。
英國《經濟學人》雜志將中國投資房地產市場的行為與日本上世紀80年代投資美國房地產市場的行為進行了比較,認為中國私人資本的海外投資目前看上去更為合理。英國《經濟學人》指出,中國投資者為避免重蹈三菱集團覆轍,從而小心謹慎地選擇投資,努力在交易中保持公平,“不會讓交易在眼淚中結束”。
老外眼中:中國富豪眼光毒
沃那多房地產公司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史蒂文·羅斯跟中國投資者打過幾次交道,在他的印象里,“中國投資者非常自信、聰明、有實力,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們傾向于投資那些重要的、規模很大的地產”。相比于二三線美國城市,中國資本大多青睞紐約、洛杉磯、芝加哥這樣的一線城市。
“在紐約,我們見證了中國安邦集團收購華爾道夫酒店。在波士頓,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則分別出資1.67億美元共同投資了一個地產項目。”美國中國總商會會長、中國銀行美國地區行長徐辰對新華社記者表示,今年以來,投資美國商業地產的中國資本已達25億美元。
瑞聯集團首席執行官杰·布勞對前來投資的中國企業印象頗深,他說,他們與其他國家的投資者不太一樣,特別是一些中國的房地產開發商,他們不僅僅做資本投資,更希望進軍美國市場,學習美國的一些管理經驗,尋求長期的發展與合作。
在美國地產商眼里,前來投資的中國企業不僅“不差錢”,買起樓來還“又快又準”。素有“摩天大樓女王”美譽的世邦魏理仕副主席達西·斯塔肯對新華社記者回憶道,“一個中國企業打算買紐約的一棟樓,當他們得知還有別的競爭對手時,為了把握機會,那家中國企業的老總在來紐約看樓的飛機上就把合同簽了,下了飛機才第一次看到那個樓,但的確物有所值。”
中國買家的魄力和眼光,得到三度出任紐約市長的邁克爾·布隆伯格的認可。“來自中國的房地產投資在紐約‘9·11’后的重建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彭博創始人、曾三度出任紐約市長的邁克爾·布隆伯格對新華社記者表示,六年前紐約重建世貿中心,當時沒有一家企業愿意租下新的世貿中心大樓,中國的萬通簽下了長期的租約,建成了“中國中心”,向市場表明了中國投資者對于紐約發展前景的信心。
布隆伯格說,新的世貿大樓如今已經成為紐約最繁華的中心辦公區之一。與此同時,隨著中國國內放開資本管制,更多像萬通這樣的中國企業前來美國投資房地產。
本網注明“來源:北美購房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北美購房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美購房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標簽:在美買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