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居留難回國壓力大 “海不歸”進退兩難
來源:http://usa.bytravel.cn/art/254/mgjlnhgyldhbgjtln.html作者:北美購房網時間:2015/12/23

掃一掃,隨時看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金融危機以來,加州就業市場持續低迷,同時伴隨著中國大陸經濟紅火,不少在美華人樂做海歸,海歸人數紀錄連年刷新。但也有眾多華人選擇做“海不歸”,然而部分“海不歸”承認,如今居留美國越來越不容易,但要歸國也難以完全融入國內大環境,處境可謂進退維谷。下面我們來看看大家都怎么選擇。
華人朱先生1990年代末期以跨國貿易公司在美辦事處業務經理的身分赴美定居,受金融危機沖擊,公司于2009年關門。中年失業的朱先生此后做過有線電視推銷員,考過卡車司機駕照,甚至一度報讀護士課程,打算考護士執照,但因攻不下語言關而放棄,最終找到倉庫管理工作,三口之家全靠著朱先生每月不到2000元的薪資過活。
太太勸說朱先生考慮回國尋求機會,也有更多親友幫襯,卻被朱先生否決。朱先生坦承,并非不想歸國,陪伴年邁父母,凡事也有更多親友幫襯,但考慮到自己“都快50歲了,到國內能找得到什么象樣的工作?誰會要我這個和國內社會脫節十多年的人?”歸國未必是更有利的選擇。
就業上的兩難境地,也是讓年輕華人選擇“海不歸”的主要原因。2007年從馬里蘭大學取得教育學碩士學位的鄭女士目前在特許學校擔任助教,聘用合同每年續約一次,因此她常自嘲是“長期臨時工”。
鄭女士表示,由于所學非就業熱門專業,留美發展前景有限,更兼美國經濟復蘇緩慢,隨時可能丟掉飯碗和工作簽證,綠卡更是遙遙無期,因此早已動了海歸念頭,但歸國似乎也很難在就業市場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小學中學只要師范畢業就夠了,大學就要Ph.D”,與應屆畢業生競爭企業初級職位,年齡、工作經驗上也沒有優勢,而福利優渥、工作輕松的政府職位一職難求,“考慮來考慮去,還是不歸了”。
受雇于小型外資企業的華人郭小姐表示,經歷過公司減薪、裁員,經營狀況始終沒有起色,盡管海投簡歷無數,但一直沒有跳槽成功,令她一度有海歸打算。
但中國大陸白領階層普遍工作時間長、壓力大,“女的當男的使,男的當牲口使”,更有大學同學在網絡上向郭小姐抱怨,春節七天法定假期,只有年三十和大年初一不用加班。郭小姐也表示,國內職場環境也與美國大不一樣,以自己直來直往的性格和已經習慣了的美國工作環境,歸國恐難以順利融入職場,考慮再三,“只要在美國能混得下去,就不回國”。
生活成本高,外籍子女開銷尤為龐大,也是華人選擇“海不歸”的原因。洛市居民陸太太去年被公司裁員,一直沒有找到工作,原計劃跟隨在科技公司任職的先生海歸,但年初意外“造出”雙胞胎。
返回大陸做定居準備時,陸太太被當地醫院告知,懷孕三個月內必須在醫院建檔,才能入院生產,并為寶寶登記上戶口,否則臨時到醫院也不能住院生產。
錯過建檔時限的陸太太只能返美待產,但孩子一出生就成了美國公民。陸太太表示,如果帶回國撫養,“沒有戶口,上公立幼兒園、小學,一個孩子就要交20多萬元人民幣贊助費,讀私立學校,最便宜的一年學費也要3、4萬,買房都已經夠嗆了,再加上這筆開支,這怎么歸得起?”最終決定從“準海歸”轉為“海不歸”。
本網注明“來源:北美購房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北美購房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美購房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標簽:美國
上一篇:初訪美國多佛/舒伯爾公立學校...
下一篇:從畢業到綠卡:中國留學生的留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