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還是不信 美國人存款不到千元
來源:http://news.uschinapress.com/2015/1016/1040313.shtml作者:北美購房網
掃一掃,隨時看
美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但最近美國網站gobankingrates一個調查卻讓人大跌眼鏡,在這個名為“你的儲蓄賬戶里有多少錢?”的調查數據顯示,逾62%美國人賬戶存款不足1000元,其中三分之一的人根本沒有儲蓄賬戶,另外有多達28%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存款是0。
13%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存款少于1000元,10%的受訪者稱自己存款在1000到4999元之間,僅有19%的人表示,自己存款在4999元以上。而同時有14%的美國人存款余額大于10000元。
除了這些確切的數字外,另外9.2%的人表示,他們的儲蓄賬戶的余額剛剛滿足銀行最低余額要求。毫無疑問,這是一個聰明的舉動,這將幫助這些人免去支付小額賬戶管理費——和國內不同,美國大部分銀行都對儲戶收取此類費用。有的銀行比較高,美國銀行需要賬戶達到1500美元每月最低平均余額才能免除這部分費用,有的則比較低,大通銀行只要300美元。
為何6成美國人存不下錢?
這一調查的結果無疑讓不少人震驚了,為何六成的美國人連1000美元的存款都拿不出來?而另一方面,14%的美國人的存款余額大于10000美元?貧富差距為何如此之大。
讓我們先來看下表,它很清楚地告訴我們,儲蓄,首先和收入有關。一個人儲蓄多少錢,最基本的就是取決這個人賺多少錢。
美國人的收入究竟有多少呢?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全美年家庭收入中位數為51939美元(2013年數字),請注意這是中位數,而不是平均數,什么是中位數?簡單來說如果你家的收入是中位數,那就是50%的人比你家收低,50%的人比你家收入高。中位數可以更好反映數據的分布,不存在“被平均”的問題。需要注意的是在美國說收入都是說稅前收入的,即純毛收入。而收入排序最高的10%全年家庭收入則達到了15萬美元。
作為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美國一直以高昂的稅收、教育醫療費用而聞名。大部分普通美國家庭的稅前收入光是應付這些費用都捉襟見肘,自然很難存下錢了。
貧富差距仍在拉大
事實上,美國收入不平等的趨勢正在不斷加劇,各地的收容所往往人滿為患,據統計,美國無家可歸的人數在2014年達到61萬多人,包括有大量的小孩、青年及退伍軍人(america.aljazeera.com,2014年5月28日)。據無家可歸者聯盟2014年11月發布的《紐約市無家可歸者基本情況》,2014年9月,紐約市無家可歸者的人數達到了58,056人,為20世紀30年代以來的最高點,其中包括24,631個兒童。
美國的貧困率一直居高不下。研究顯示,2013年有超過14.5%的美國人(約4,500萬人,占總人口14.27%)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其中包括27.2%的非洲裔(約1,100萬人)。大約42.5%的非洲裔單身媽媽家庭和14.6%的老年人(約650萬人)生活在貧困中(《赫芬頓郵報》,2014年9月16日)。過高的貧困率導致了14%的美國人依賴食物救濟(《今日美國》,2014年8月17日)。
收入不平等也在持續的擴大。皮尤中心調查顯示,將自己定義為中產階級的人數比例從2008年的53%降到了2014年的44%。而那些將自己劃分到下層或中下層的人數從2008年的25%上升到了2014年的40%。The World Top Income Database統計數字也說明了這一點:根據統計,最富有0.1%美國人獲得9%的收入,享有22%的財富,而上世紀中葉為僅為2%。
美國的貧富差距的擴大并不是僅存在于1%和99%之間,富人之間的貧富差距也在擴大。最富有0.1%的美國人正在將最富有1%中的其余人甩在身后,而居于財富頂端的0.01%更是以近乎失控的速度增長,而這部分人所獲得的收入比例超過歷史上任何時期。
金融危機之后,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原因是金融危機對中產階級和窮人造成了巨大打擊;而近年來美國的經濟復蘇卻也嫌貧愛富。雖然股市已經創出新高,但美國家庭收入中位值下降大約7%。盡管勞動生產率一直在增長,剔除通脹后的實際工資水平已經50年沒有增長。
美聯儲的超級寬松政策使股市、房地產市場很快反轉,金融市場也很快復蘇,但美國的實體經濟卻遲遲沒有顯著起色。奧巴馬的制造業回歸淪為一句口號。
在這樣的形勢下,持有大量股票、房產的富人們從經濟復蘇中受益最大。而疲軟的制造業則無法將窮人拉出泥潭。貧富分化也帶動了美國社會的消費模式、零售業態的轉變。窮人的增多令“一元店”生意紅火,富人的強大購買力則帶旺了奢侈品消費。
根據最新發布的數據,美國9月份失業率維持5.1%不變,低于預期。但高盛的經濟學家卻有著不一樣的解讀。數據顯示9月份,16歲以上的美國民眾就業參與率僅為62.4%,而這一比率創下1977年以來的新低。
勞動參與率,是經濟活動人口(包括就業者和失業者)占勞動年齡人口的比率。在高盛的經濟學家看來,勞動參與率的下降,是經濟更為持久且“結構性”轉變的信號。根據10月10日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在美國,年長勞動者的就業率正在以比經濟學家最終預期的更慢的速度增長,而有幸找到工作的部分勞動者也并未笑逐顏開,因為薪資上漲速度猶如蝸牛在爬。
奧巴馬為何不捉急?
正是由于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2011年,由普通民眾發起“占領華爾街”運動席卷全美。示威者自稱99%以表達對最富的1%占據國內大多數財富的不滿。這一活動引起全球的巨大震動。
面對嚴峻的形勢,美國總統奧巴馬多次警告貧富差距對美國社會階層的流動性造成沖擊,呼吁國會盡快通過移民改革、提高最低工資等法案,并且加強美國教育與社會安全福利。但始終是只聞雷聲大,卻不見雨點落下。
究其原因,美國共和民主兩黨對造成貧困原因有截然不同的看法。根據美國智庫皮尤研究中2013年12月公布的調查報告,民主黨的大部分支持者(61%)認為,超出個人掌控的社會環境因素是導致貧困的主要原因。而共和黨的支持者(51%)則正好相反,認為個人努力不夠是貧困的主要原因。
因此盡管美國朝野均對貧富差距擴大的危害有所認識,卻始終無法在矯正政策上達成一致。民主黨人傾向于要靠政府增加開支、擴大福利范圍幫助窮人共享經濟成果。共和黨人則傾向于減少監管和稅收,鼓勵商業發展,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在這種情形下,奧巴馬提出要向富人增稅的就業法案,在當時民主黨把控的參院都未能獲得通過,在共和黨掌控國會后,希望更是渺茫。
不過奧巴馬似乎并不在乎他的“富人稅”計劃有沒有成功的希望。在今年年初的國情咨文中,再次舊事重提。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奧巴馬明顯有著其他的目的。外界分析認為,奧巴馬只不過是想展示一種不受政治困境約束、愈挫愈勇的姿態而已。而美國貧富分化加劇的情況,短期內仍然無解。
富幫窮無法實現
貧富分化加劇和美國奉行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有關。美國智庫“預算和政策優先中心”高級研究員賈里德·伯恩斯坦分析,經濟全球化與全球競爭、技術變遷、教育壁壘、“去工會化”、金融和房產泡沫、罕見的經濟衰退以及隨后無就業經濟復蘇、勞動力市場供大于求等因素導致了美國貧富分化日趨嚴重。
貧富差距的擴大,不僅攸關社會的公平正義,也影響著經濟的發展。作為全球最資本主義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政府奉行自由主義市場經濟、不斷減少監管和稅收,縮減社會福利,鼓勵私營企業等政策的施行。目前看來非但未能縮小貧富差距,反而使其有擴大的趨勢。
涓滴經濟學(trickle down economics,指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并不給予貧困階層、弱勢群體或貧困地區特別的優待,而是由優先發展起來的群體或地區通過消費、就業等方面惠及貧困階層或地區,帶動其發展和富裕,或認為政府財政津貼可經過大企業再陸續流入小企業和消費者之手,從而更好地促進經濟增長的理論)并未實現,富人愈富,窮人愈窮,窮人并未從富人那里“涓滴”到什么。
但美國社會福利、經濟和稅收政策的改變牽一發而動全身,尤其在目前的意識形態下很難有重大的改變,由此看來美國貧富分化的問題將惡化下去,但卻值得我們思考和警醒。
本網注明“來源:北美購房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北美購房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美購房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標簽:美國人存款
上一篇:紐約人在秋季怎么過... 下一篇:【納帕系列六】:Realm酒莊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