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衛星城
掃一掃,隨時看
看到這個標題,很多小伙伴們都會誤解,衛星城是一個建造衛星的城市,其實并不是這樣的,接下來北美小編就向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
衛星城是指在大城市外圍建立的既有就業崗位,又有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設施的城鎮,是在大城市郊區或其以外附近地區,為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業而新建或擴建的具有相對獨立性的城鎮。因其圍繞中心城市像氣象衛星一樣,故名。旨在控制大城市的過度擴展,疏散過分集中的人口和工業。衛星城雖有一定的獨立性,但是在行政管理﹑經濟﹑文化以及生活上同它所依托的大城市十分密切的聯系,與母城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一般以農田或綠帶隔離,但有十分便捷的交通聯系。衛星城概念產生于英國,美國學者泰勒正式提出并使用“衛星城”這一形象性的概念。
衛星城鎮理論的淵源可追溯到19世紀末英國社會活動家E·霍華德提出的“田園城市”,經歷了附屬型、半獨立型和獨立型等發展階段。這種設想提出一種兼有城市和鄉村優點的新型城市結構形式,在中心城市周圍建立一圈較小的城鎮,形式上有如行星周圍的“衛星”。這是衛星城鎮的思想萌芽。
根據霍華德的設想,1919年英國規劃設計第二個田園城市──韋林時,即采用了衛星城鎮這個名稱。20年代,英國建筑師R·昂溫為倫敦地區制訂咨詢性規劃,提出大規模地把倫敦的人口和就業崗位分散到附近的衛星城鎮去。當時﹐所以采用衛星城鎮的名稱,主要是因為田園城市已被用于泛指城市“開闊的郊區”或“田園式市郊區”;其次,也為了表明韋林之類城鎮同倫敦在經濟上有緊密的聯系。以后,衛星城鎮一詞便流傳開來,并被廣泛運用,有時還被用于稱呼大城市邊緣那些規劃良好的工業郊區。
20世紀30年代前后,倫敦郡議會又用過“準衛星城”一詞,指的是倫敦郊區僅具有“臥城”性質(即只作為生活居住之用)的居住區。在P·艾伯克龍比1944年主持編制的大倫敦規劃中,為疏散人口,計劃在倫敦外圍建設8個城鎮,最初也稱為衛星城鎮,以后通稱為“新城”。
通過上面的介紹相信小伙伴們對于“衛星城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了,是不是覺得自己以前的想法大錯特錯呢!
本網注明“來源:北美購房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北美購房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美購房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標簽:美國,衛星城
上一篇:美國個人旅游簽證申請流程... 下一篇:中國重啟出境游后, 紐約未見中國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