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视频久久久_成人在线视频网_国产精区一区二区_福利视频电影

熱線電話:400-668-9628

泡沫不會破 但要警惕全世界最貴的郊區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OTY5NjMyMQ==&mid=2650388349&idx=1&sn=3db281ba1684be35446a99b8ff7951e8&chksm=bf3a95d3884d1cc55d052fa176bc4a6528f17363b374bcc324d0184abf846d28b3746b4363df&mpshare=1&scene=1&srcid=0623KWP9svadtHVJ4K92pNmi&pass_ticket=gIPlv270hCvl8oCmEE54%2B3gBHyhRyyIXe3pkW2Kzq97KNo7作者:北美購房網時間:2017/6/23

北美購房網信二維碼
掃一掃,隨時看

導讀

面對高企的房價,中國地產泡沫會不會破滅呢?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果說在縱向上,找不到可以比較的樣本,那么橫向上,美國、日本、香港等的房價泡沫結局可以為我們提供哪些借鑒呢?看完本文您或將有所收獲。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港股那點事

作者 特姐

01

國際大都市的房價走勢

 

 

現在總有人說,當初有人告訴我今天的結果多好呀。其實,有人告訴我們呀,任大炮一早就告訴了,我們不相信呀,我們當時還罵他呢,現在還有很多人罵呢。

 

我們為什么不相信任志強?

 

因為一早就有無數經濟學家告訴大家日本的崩盤,而我記得2005年就有人說中國房地產市場要崩盤。現在回想,這什么經濟學家,憑什么在一個13億人口大國剛剛開始住宅市場化,城鎮化正如火如荼進行時,判斷中國房地產市場崩盤?

 

然而,崩盤論是政治正確的,似乎是對社會負責的,于是很多經濟學家傾向于喊崩盤,因為即使不崩,也會讓群眾心里得到安慰。在輿論不斷強化之下,我們都認為日本就是市場的榜樣,是房價的宿命。

 

房價的結局一定是崩盤嗎?所有市場都是日本模式嗎?

 

還是數據說話。我們下面看幾個全球最有代表性的,也曾經出現過下跌的大城市的房價走勢圖:

 

1、紐約套均價格 數據來自于住房金融局

 

 

2、舊金山套均價格 數據來自于住房金融局

 

 

3、中原香港房價指數

 

 

4、倫敦房價走勢,數據來自于英國統計局

 

 

5、東京土地價格走勢

 

 

從以上走勢圖可以看到:

 

1、紐約和舊金山的套均價格,自從1978年以來,大趨勢是一直上漲的,只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有過短暫時期的下跌,但是反彈得很快。

 

2、香港在1998年金融風暴時下跌,頹勢持續到2003年非典,從2003年之后就是一直拉升的過程,有數據表明最近13個月漲了21%。現在香港的均價差不多是11.5萬元人民幣每平米,深圳是5.2萬左右,香港是深圳的2.2倍左右。

 

3、倫敦,數據來源于英國統計局,該城只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有過回調,它這種幅度只能算回調。虛線是英國的房價趨勢,實線是倫敦的房價趨勢,可見倫敦漲勢比英國平均強的多;

 

4、日本,我看不懂日文的官網,只好在網上下了一個圖,日本自從90年代暴跌,再也沒有起來;

 

5、很明顯,長期跌的只有日本,所以日本是一個特例,日本不是宿命;

 

6、日本的人口結構對房價影響深遠,一是造成了通縮,二是稅收重以承擔老齡社會,三是導致對于房屋的需求很弱。

 
 
 
 

 

上面是講的是總的趨勢,下面紹一下美日港泡沫是怎么破的。

 

 

02

地產泡沫不會破滅

 

 

除了日本這個特例,全球看,房價長期趨勢,還是漲的,只不過在漲的過程中,因為各種原因漲的太快時會形成泡沫。

 

但在此要特別糾正一下市場流行的那種慣性認識:房價泡沫不會自動破滅的,根本不是我們想當然的“有漲就會跌”,“我就沒見過只漲不跌的東西”。

 

這種似是而非的說辭,讓很多人止步買房之路。等房價漲了,只有干瞪眼。

 

那種有漲就有跌的理論,是適用于普通商品的。普通商品價格高漲會引起產能急劇擴張,從而平抑價格,才會有漲有跌,但是房子即使價格高漲,也不能急劇擴張產能平抑價格。

 

當局主動刺破泡沫

1、美國加息17次才刺破泡沫

 

 

上圖的黃色虛線,是美聯儲的基準利率趨勢,可以看到,從2000年到2007年利率幾乎是在過山車似的下降上升。

 

美國的按揭款有固定利率,也有浮動的,大部分次級貸都采用了浮動制,因為當時聯邦基金利率比較低。所以,當美聯儲連續大幅度加息時,次級貸業主償付能力就出現問題了,違約現象不斷增多,房價下跌進一步凍結了房產流動性,于是,很多人只能坐等著法院強制執行。

 

美國的次級貸,本意是為了給沒有房子的窮人設計一個可以買得起房的機制,很多在正常信貸審查情況下不能通過的貸款都以次級貸的名義通過了,后來更是制造了據說高達8萬億美金的金融衍生品流向世界。

 

2、日本加息刺破泡沫

 

 

看黃色虛線,是日本商業銀行向央行借款的貼現率,利息率從1988年的2.5%上升到了1990年的6%,地產也是從這一年開始崩盤。

 

日本的這個利率過山車,跟美國一樣刺激,曲線一樣陡峭,這什么泡沫刺不破呀?

 

另外,日本當年的泡沫尺寸驚人,據說當時賣掉東京,能買下整個美國。現在賣掉北上深,還是遠遠買不了美國的,只是相當于美國的大約1/3(見下表)。我們現在已經感覺北上深巨貴了,可以反過去想像一下,當年日本的那個泡沫,是什么量級的。

 

 

3、大時代風暴刺破香港泡沫

 

香港1997年金融風暴時為了保衛匯率也加息了,不過,香港更多的是受外界大局勢影響,香港作為一個小小的風暴中心,就像小船一樣容易被顛覆。

 

當年的香港不僅是金融風暴眼,還是政局大變動時期,后來更是碰上非典,屋漏偏逢連夜雨。

 

可見,泡沫不是自己破滅的,是被外力打爆的,看看美國和日本那種過山車似的降息和加息,可以說是惡意做空。

 

刺破泡沫的手段有哪些








 

 

除了大幅度加基準利率,刺破房價泡沫的辦法還有哪些?

 

辦法如下:收縮流動性,減少個貸,放開土地供應,放開外匯管制

 

收縮流動性:不論是美聯儲縮表也好,中國改為穩健中性貨幣政策也好,歸根結底,對房地產產生影響的都是從緊的流動性。但是,這個收縮有限度,那就是以不產生系統性風險為準。中國已經在有意識的減少M2增速,今年4月份同比增長10.5%算是低點了,疊加表外監管,就已經引起了市場的股債雙殺,于是央行隨后進行了4600億的中期借貸便利的發放,緩解流動性的壓力。

 

5月份M2增速可能是10.4%,就是說央行在尋找一個合適的收縮尺度,既不引起市場動蕩,又要盡力控制流動性。

 

美聯儲縮表加息對于中國的影響,都是引起資本外流。不過,有理由認為中國政府有能力運用各種政策手段阻止資本外流,從下面的外匯儲備表中可以看到美聯儲第一次加息時,資金持續外流,但是,第二第三次加息的效力幾乎沒有了。

 

(美聯儲加息時點與中國外儲變化)

 

減少個貸:個貸發放直接影響房產交易,但是,個貸直接影響的是交易量,房價并不會出現同等的調整。

 

我們看看這次先行調控的滬深的狀況。深圳從去年第二季度開始減少個人住房貸款,到了2017年第一季度,深圳個貸同比減少了87%,這幾個月發放量都只有40億左右了。相應的,交易量大幅降低,而房價僅僅回調了5%左右,從最高點均價55000元每平米在春節前跌到50000元左右,然后在春節后反彈到52000元左右。

 

下表是上海個貸數據,可以看到,上海的新增個貸從去年6月份高點之后就開始逐步縮減,從2016年5月的379億大幅減少到最近的186億,但是房價,從整體上看,幾乎一點沒跌,一直穩定在每平米55000元左右。

 

 

央行要求個貸占比從去年的50%左右降低到35%左右, 假設總貸款變動不大,那么,個貸就要減少30-35%左右吧。

 

不過,從滬深的狀況看,個貸減少80%左右才能對房價形成壓力,這種尺度的調控不可能持久。

 

提高基準利率:這個我們分析過了,像美日那樣連續加息,加幾倍肯定能刺破泡沫。加的少也不行,比如2010年大漲過后,我國央行也加了四次,從6%到7%,配合各種認房認貸限購等等,使北京上海回調了5-10%左右。

 

然而,中國現在虛弱的經濟狀況,還不具備大比例連續加息的基礎。

 

放棄土地財政和放開外匯管制:這兩招肯定能讓房價大跌,但是政府放開的可能性有多大?這幾乎是讓政府把主動的財政貨幣能力都放開。

 

03

近期房價也不會上漲

 

 

前面闡述了幾點:

 

 

1)房價長期看,還是呈現上漲趨勢的,只有日本等極少數個案例外;

 

2)短期大漲會形成泡沫,但是泡沫不會自己破滅,需要外力強力刺破;

 

3)美日主動刺破的工具主要是連續加基準利率;

 

4)我國這輪調控已經使用了收縮流動性和縮減個貸的方法,目前看,只是降低了成交量,還沒有撼動房價。

 
 
 
 
 

 

 

如果政府不主動強力刺破泡沫,比如連續加基準呀,比如放開土地、外匯管制呀,恐怕泡沫很難刺破,房價不會大幅下跌。

 

那么,房價會漲嗎?

 

我認為近期也不會漲,因為2015-2016這輪上漲的直接動力是寬松貨幣和加大杠桿,目前這兩個因素都受到了抑制,所以,房價也失去了上漲的基礎。

 

去年全國個貸達到5萬億,住房公積金貸款1.27萬億,總計是6.27萬億,去年全國新房銷售額大概是10萬億,二手房大概是6萬億,合計16萬億,粗算,杠桿率為39%。

 

2016年深圳的杠桿率也基本上是這個比例,但是深圳是個貸比較高,住房公積金貸款少,有的城市住房公積金貸款占個貸35%,有著比較高的隱形杠桿。

 

下表是深圳2016年的基本情況:

 

杠桿率超過40%,雖然還沒有美國高,但是,中國人的收入低,這個杠桿下的還款壓力也很不輕了。

 

2010年之前,中國房價上漲主要是因為高速發展,對外經濟高漲,處于雙順差狀態,外匯占款增長很快,造成我國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不停擴張。

 

而這輪上漲,杠桿是一個重要原因,這種杠桿加上來的房價,即使不會出現大跌,也需要2-3年時間消化漲幅,2米的撐桿不斷,4米的呢?這種杠桿不可能持續增加。

 

04

警惕全世界最貴的郊區

 

 

東京紐約倫敦到底有多貴?有時候看到的數據是比上海低的,有時候看到的是比上海高的,而且數據還都比較詳實,這就奇怪了。

 

其實呢,它們主要是一些核心區域很貴,比如紐約的曼哈頓,東京的港區,倫敦的肯辛頓等,但是,其余的區價格就低多了,有非常明顯的級差地租,富人有富的選擇,普通民眾有普通的選擇。

 

下面我把幾個都市每個區的價格都標出來做個房價地圖,大家感覺一下。

 

城市房價地圖

 

1)倫敦房價地圖

 

 

1、倫敦33區,面積共1600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860平方公里,2016年人口是860萬。其人口在90年代每年增長5萬人,從2000年到2016年每年增長10萬人,英國統計局預測下面幾年每年人口會增長14萬左右。

 

2、我用紅色數字標出來1+2+3+Camden+City的套均價格, 把這幾區視作核心區;用藍色數字標出最外圍一圈套均價格;用橙色數字標出中間地帶的套均價格。

 

3、可以看到,核心區套均價格大約在150萬英鎊,最外圍套均價格大約在45萬鎊,中間地帶大概是65萬鎊,全倫敦套均價格大約是65萬鎊。可見,核心區套均價格是全市的2.3倍,是最外圍,也就是郊區價格的3.33倍。

 

4、數據來源于英國統計局。

 

2)東京房價地圖

 

1、先看整個東京都的房價,東京都包括東京市,多摩地區和千葉、崎玉、神奈川三縣。其中,東京市相當于上海外環內和北京五環內,多摩地區和三縣是郊區,其實相當于上海的松江、青浦、奉賢、金山、南匯等等。可以看到,東京郊區的價格在2.3萬-3萬之間,這個是已經換算過的我們習慣的人民幣每建筑平米的數據,方便大家比較。

 

 

2、再看東京市的房價地圖,東京市叫做東京23區,其中里面核心5區,港區中央區呀,用大紅色數字標出單價的區域,相當于上海內環內,均價是9.85萬每平米;中間一圈,用灰色數字標出單價的區域,相當于上海中環,平均價格是5.2萬平方米,外邊一圈,相當于外環,用粉色數字標出單價的區域,均價是4.2萬平米。數據來源于三井不動產,我做了整理。

 

可以看到,除了東京都心價格跟上海內環內價格相當,別的區域同比上海,都比上海便宜,越遠的便宜的越多,東京有價格非常宜人的中環、外環和郊區。

 

 

3)紐約房價地圖

 

下圖是紐約的房價地圖,數據來源于Trulia。

 

可以看到,紐約不是典型的環狀結構。

 

曼哈頓最貴,套均達到195萬美元,布魯克林套均90萬美元,另外三個區從40萬美元到60萬美元套均不等,斷層似的價格落差。

 

紐約跟倫敦一樣,人口也是每年增長10萬左右,增長率超過1%,還是不錯的。

 

 

4)區域價格比例表

 

 

從這三個都市看,特征都相似:市中心均價是中間地帶的2.2倍,是郊區的3.6倍,是全市平均的2.6倍,價格落差很大。

 

中國為何有全世界最貴的郊區?

 

中國則完全是另外一個景象。

 

上海內環內還可以的樓盤,二手均價大約是9萬元每平米,上海多年來成交的二手套均面積在78-82平米之間,近幾年新房面積比較大,過100了,但二手成交的平均面積還是80平米左右,就按100來算吧,內環內套均算900萬元。

 

無論是單價,還是套均,上海內環內價格都不比東京紐約倫敦貴,比倫敦紐約還便宜一些,但是,上海的外環和外環外的廣袤區域,就比別的城市貴太多。

 

上海內環內二手是9萬,而全市二手平均是5.5萬,內環內是全市平均的1.63倍,遠低于別的2.6倍的比例,上海內環內肯定沒便宜,那么,一定是郊區貴了。

 

以那三個都市的標準推算上海其余區域的價格,上海全市二手均價應該是3.5萬每平米,但是實際上海是5.5萬每平米,上海外環外更不止2.5萬元,周浦都已經5萬多了,更別提唐鎮的6-7萬,還有浦江鎮的那價格。

 

當然,中國城市不止上海如此,其他城市幾乎都如此。

 

為什么中國城市的外環和郊區如此貴?

 

因為中國獨特的土地制度。

 

第一,建設用地指標受到國土部控制,第二,地方政府壟斷土地供應,因為成本原因,它們更愿意開發經營新城,把不稀缺的郊區的土地賣出稀缺價格。

 

如果沒有土地壟斷,郊區的土地供應是巨大的,根本不會拍賣出這種價格。

 

當然,只要政府一直控制郊區土地供給,這個游戲可以玩很久,但是操縱出來的價格始終是個問題,而且,這種操縱出來的地也是越供越多的,最后很難一直維持稀缺造成的高價,因為逐漸不稀缺了嘛。

 

權衡之下,內環內的價格還是安全得多:內環內是二手房形成的市場價格,而郊區是地方政府和開發商經營出來的價格。

 

 

 

本網注明“來源:北美購房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北美購房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美購房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標簽:泡沫不會破 但要警惕全世界最貴的郊區

上一篇:詳解加拿大渥太華房產投資有沒有投資前... 下一篇:高關稅背景下中國企業赴美建廠的必要性...

推薦閱讀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