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就是敗金?經濟實力有限如何出國留學?
掃一掃,隨時看
前言:ZS君的故事
我當初讀書的地方是在加拿大溫哥華(別墅)(置業),說到這個城市很多人可能立馬就想到是個富二代扎堆,法拉利遍地飛的地方。我在這里認識了一個叫ZS的同學,堪稱留學界一股清流。
他在溫哥華這樣一個物欲橫流、揮金如土的地方,讓我重新理解了個人奮斗的意義。
最近我和他又重逢了,他希望我能幫他寫進我的文章里。
我和ZS是在一次志愿者活動上認識的,他穿著一件樣式古怪的暗紅色襯衫,我們被分在了一個組,于是就互加了Facebook. 第二次見他,是他約我一起去買菜,因為聽說我有車。那次他仍然穿著那件暗紅色的襯衫。
到了超市后,我發現ZS只買了好幾帶吐司面包和一些醬類,而且是最便宜那種。當時覺得他可能就是比較節儉吧,也沒好意思多問。
從那以后他幾乎每個周末都會準時出現在我的宿舍樓下,蹭車去買菜。我倒是覺得沒什么,反正順路還有個伴。
只是幾次下來他每次都是買吐司面包和一些莫名其妙的醬,于是我就終于忍不住問了他。
后來才知道他是過來讀博士的,一個月給自己的生活費是150刀,住在一個學生公寓的客廳里,打了一份工還兼職做RA. 他每隔幾個月還會把省下來的錢打回家給父母, 出國的飛機票錢都是向親戚借的。
作為對比,我當時生活也剛剛做到小康,每個月還要家里補貼一千刀。而我知道ZS的月生活費,在我認識的有些人那里可能也就是一天的飯錢。
后來,ZS畢業去了一家石油公司做科研,中間我們聯系很少。這次見到他,距離我們相識已經6年了,他變成了高富帥,房子車子都有了,還娶了個溫柔的太太。
這次不同的是,我坐上了他的車。路上他和我說:Simon, 剛來溫哥華的那會我很消極,充滿嫉妒、脾氣暴躁。后來我明白這只會讓我原本就很黑暗的世界更加黑暗。
我想用我自己的例子,讓更多的人相信個人奮斗的價值,這就是最普世的價值,也是出國給我的最大禮物。
在經濟壓力之下有出國想法的,你應考慮的第一問題是:出國后所帶給你的收益,能否大于總投資(包括你的時間)。并且,收益必須在能承受的時間內兌現。如果你能在這一點上算好賬,那么一定沒問題。
說點實際的,以下有一點我總結的信息希望能夠幫到你,當然你自己所搜集的信息也很重要。
這里只考慮無獎master和全獎phd的對比情況。至于本科,你們請隨意。
碩士(Master)的學費按照國家和學校來說各異,對于幾個傳統留學國家(美加澳新),整個項目算上生活費大約在35-70萬人民幣不等。加拿大和新西蘭會相對便宜一點,美國和澳洲會偏貴。加拿大研究性碩士也有全獎的情況但不常見,碩士一定要選2年的,否則拿不到3年工作簽證。
這里沒有提英國,是因為英國的一年制授課型碩士回國普遍不受待見(Oxbridge這種除外,這是跟很多HR交流得到的反饋),拿獎沒機會,留在英國又不可能。對于家境較為困難以就業為導向的學生來說實為下策。
相比較而言,一些非主流歐洲國家以及日本、新加坡也是不錯的選擇。他們普遍學費便宜一半以上,北歐國家以及德國甚至免學費。如果你會相對應的外語,那也不失為一種好選擇。尤其是德國、荷蘭、瑞典這類學風嚴謹,學界和產業深度結合的國家。
而博士(phd)只要錄取普遍是全額獎學金或者是以RA(助研), TA(助教)的形式補貼。因此除了前期考試、簽證等雜項費用,后期幾乎不需要什么支出,對家庭壓力非常之小,甚至扣除生活費后還可以有所結余比如前文中ZS的情況。不過,通常5-8年才能畢業,這是時間成本。
不管哪種學位記得申請Merit-based的獎學金 ,也就是因為你優秀而給你的。很多學校在申請的時候就會給出申請方式,有的是多些幾篇文書,有的是參加一次特殊面試,或者某類成績達到多少分等。所以請申請前一定查看學校的Scholarship頁面獲取相關信息,不要把明明可以拿到的給錯過了。
如果有人來問我:我是應該去讀碩士還是讀博士?那么我一定會建議碩士,因為想讀博士的人不會問這個問題。
如果你不喜歡科研,甚至討厭做學術,那請千萬不要因為經濟原因去讀了phd. 因為不僅你會很痛苦,你的導師也會很痛苦,有些中國留學生會在讀博期間選擇退學,最終給學校和中國學生的聲譽都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如果你熱愛學術,長期目標是進入科研界或者高校任教,那么恭喜你,拿到phd請放心大膽的踏上旅程。任何時候一個合格的phd在國外都是稀缺資源,不管是留校或是進企業界,都一定能獲得不錯的人生回報,雖然償還周期會長一些。
而如果你是讀碩或讀博兩者都不排斥的情況,若你的專業在大概率上能找到不錯的工作,比如大部分工科和所有的計算機類,那么我還是建議讀碩。原因很簡單,你比同等前提下博士畢業的時候多了四年的工作經驗,這四年的收入完全能抵消掉學費好幾倍。
所以,在經濟能負擔的前提下,很多人會寧可借錢、抵押貸款也選擇碩士。
而兩年后,當年問問題的同學又回來了,帶著亞馬遜的offer. 而亞馬遜給到軟件工程師的第一年入門offer算上底薪、簽約獎金、股票和搬家費也有12-15萬美金了。可以說是第一年就完成了留學投資的100% 回報。
雖然大部分專業都沒有計算機這么神奇,但西方社會中狠狠的獎勵踏實好學的技術人才的普世價值觀,是我最欣賞的一點。美國是這樣,加拿大、澳洲、英國、新加坡、日本,都是一樣的道理。而中國現在職場新人的困難在于基數太大,每年700多萬的畢業生都在找工作,初級職位的待遇肯定上不去,這是人口的基本盤決定的。
最后,留學的成本除了經濟成本之外,還有機會成本。通俗理解就是你選擇A之后,所放棄的其他事件會產生的收益累計之和。
比如假設你辭職留學2年,除了要算這兩年的留學花費以外,還得加上你2年因為沒有工作而損失掉的收益:工資、福利、職場的上升機會等。類似的還有和家人/戀人分離的成本,錯過的國內發展宏利的成本,失去的人脈成本等等。雖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有些也很難量化,但只有做好全盤考慮,才能更清醒的知道自己這筆投資究竟是多少,都為此放棄了什么,日后才知道該如何通過收益補回來。
以就業為導向去考慮這個問題。盡量選擇門檻高,就業穩定的STEM類專業。每個國家可能會有略微的不同,但大體上來說計算機科學(CS)是橫掃全球的萬能專業,傳統的工程科目也不錯,具體來說比如澳洲的Mining,加拿大的Petroleum,北歐的設計類,德國的工業工程等,基本上找到工作后第一年的工資就能妥妥的償還所有的求學階段費用。
如果經費緊張并且需要短期收回學費的話,商科和藝術類學生建議慎重。 因為相對會面臨本地學生的強烈競爭,找到合適且高薪的工作的概率不大,在有些國家比如美國還有簽證歧視。如果實在想出國,比較好的路徑是國內本科畢業后高質量的工作3-4年后申請Top MBA. 一切彎路都是直路 ,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
至于有一些被莫名炒起來的所謂的好就業專業,比如精算、金融工程、生物科學等,看看就好,想好自己是不是真的擅長和喜歡,否則不要跟風。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也,斯惡已。一件東西,如果全天下所有的人都覺得它是好的,那么它一定會變壞。
專業的選擇,最好的研究辦法有幾個:
1. 去學校的專業所對應頁面找有無類似于Career或者Employment Report這種就業統計報告,這是最準確的數字。但很多大學和專業可能不會做類似的統計。MBA一般都會有。
2. 去LinkedIn, 輸入學校和專業名稱,點進去看每個此專業過去學生的就業狀況。注意此處不要過于樂觀,一個是很多沒找到的學生可能就不會更新他們的LinkedIn,另外是要重點去看國際學生的就業情況。
3. 找到學姐學長去問就業情況。寄托、太傻等都可以試一試,成功概率不定但如果有一定是最一手的信息。
1.慎用自己的時間:你在國外最寶貴的資源是自己的時間,用學費算一下便知每天都是不低的成本。因此如果你是單純因為要改善生活或是出去旅游而從事低技能的重復性勞動,比如餐館打工這種,它并不是對你日后求職有益的實習經驗,這樣的時間其實是低效而可惜的。所以我并不贊成有一些朋友勉強出國了以后一直在各種打工。
2.明確哪些錢不能省:醫療保險必須買,有益的社交也要進行,以及對自己的持續投資(讀書、網上課程等)。
頭頂有星辰,心中有戒律,眼前有路和遠方。不規規矩矩的活,這樣的人生,才值得一過。
愿天下學子都有一個無悔的留學之旅。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西蒙哥”(iximengge) ——萬千海外學子成長的秘密花園
作者:西蒙哥(留學匠人 | 海外職場老司機 | 倡導新認知下的理性留學)
本網注明“來源:北美購房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北美購房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美購房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標簽:留學就是敗金?經濟實力有限如何出國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