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非凡的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
來源: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collection/comment/20090408/21376078634.shtml作者:北美購房網時間:2016/1/9

掃一掃,隨時看
1937年,國會決定把位于國家美術館東邊的一塊梯形地塊留作將來美術館擴建之用。有著古希臘建筑風格的美國美術館(西館)向來是華盛頓人心目中的藝術圣殿。鄭重其事的擴建計劃(東館)直到1968年才在保爾·梅隆提供資金的支持下,由貝聿銘擔綱正式展開。歷時十年,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Eastwing of National Gallery,Washington D.C。)于1978年落成。
貝聿銘,這個名字始終代表著一種用簡潔利落的建筑語匯撰寫下的個性鮮明的現代派建筑立場。他的作品堅持建筑融合自然的觀念,內部空間的精妙分割最令人回味彌久。
與環境握手言歡
東館位置特殊,東望國會大廈,西望白宮,附近多是古典風格的公共建筑。西館的擴建,既要與之保持延續與呼應,又不能墨守成規,同時還要令這塊3.64公頃的梯形土地物盡其用。
貝聿銘用一條對角線把梯形分成兩個三角形。西北部面積較大,是等腰三角形,底邊朝西館,以這部分作展覽館。三個角上突起斷面為平行四邊形的四棱柱體。東南部是直角三角形,為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機構用房。對角線上筑實墻,兩部分只在第四層相通。
為了達成與西館似與不似的旨趣,東館同樣采用了田納西州的大理石來做飾面,甚至墻面分格和分縫寬度都保持與西館相同,使得貝氏標志性的立體幾何塊面的建筑增添了溫婉柔和的氣質。
奇思妙想連東西
出了植物園,我們沿著賓夕法尼亞大道一路往西,沿著幾何形的建筑體走了半圈,找到了位于建筑西面一個長方形凹框中的入口。據說,設計師經過精確計量,令展覽館入口的中軸線與西館的東西軸線的延長線重合,以表明兩者的聯系。這種若明若暗地隱喻西館的手法一旦被揭示,令人擊節。
盧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一度令愛古不愛新的巴黎人鬧心,事實上,早在設計東館的時候,貝聿銘便令自己的金字塔情結表露無遺。東西兩館之間,貝聿銘設計了一個全部用鵝卵石鋪砌成的小廣場,廣場中央布置噴泉、水幕,還有五個大小不一的三棱錐體,正是盧浮宮前的縮小版。在此之下,便是連接東西兩館的通道。參觀者可于此乘自動步道自由往來于東西兩館。
讓光線創造設計
從西大門進入東館,這個等腰三角形建筑的中央大廳高挑明亮,自然光從1500平方米大小的天棚上傾瀉而來。廳內布置樹木、長椅,上方懸掛著出自抽象藝術家亞歷山大·卡爾德(Alexander Calder)之手的紅色翼狀裝飾物,如同四季不敗的紅楓氣韻生動。
以此三角形大廳作為中心,不同高度,不同形狀的平臺、樓梯、斜坡和廊柱交錯相連,而自然光也經過天窗上分割成不同形狀和大小的玻璃鏡面折射后,落在由華麗的大理石筑就的墻面、天橋及平臺上,柔和而浪漫。熱愛藝術的人們通過樓梯、自動扶梯、平臺和天橋出入各個展覽室,博物館彌漫著某種優雅而又親切的氣氛。
行走其間,如同在家里安閑自在地觀賞家藏珍品一般。如同當初館長對設計師的要求,東館給人的感覺既不過于莊嚴,類若神殿;空間分割靈動,避免了大而無當,使人疲乏。
[點擊查看“華盛頓特區”最新房源]
本網注明“來源:北美購房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北美購房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美購房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標簽:美術館
上一篇:美國費城獨立紀念堂應當怎樣游覽?...
下一篇:中國重啟出境游后, 紐約未見中國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