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哥特式及其魅力小說代表
來源:http://www.cnkang.com/dzjk/201505/973339.html作者:北美購房網
掃一掃,隨時看
我們經常在一些文學作品或者是一些帶有文藝小清新范的影視作品里看到“哥特式”這一個詞,那么對于這個從外國流傳進來的詞語,它用于意喻什么?它又代表著具有什么樣魅力的故事?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早期美國通俗小說的第三道風景線為哥特式小說(gothic fiction)。“哥特式”(gothic)這個詞在英語里有多種含義。它既是一個文學詞匯,又是一個歷史術語,還可以用作建筑和藝術方面的專門用語。作為一個文學詞匯,它也有多種含義。它既指一種文學現象,又指一類文學作品,還可以表示一種文學創作方法;而且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歷史階段,這些文學現象、文學作品、文學創作方法的內涵也不盡相同。此處按照通常的做法,用它來表示一類通俗小說。這類小說曾經在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十分繁榮,然而它們的作者,除少數外,均被文學批評家和文學史家所忽視。其模式特征是,故事常常發生在遙遠的年代和荒僻的地方,人物被囚禁在狹窄的空間和鬼魂出沒的建筑內,懸疑和愛情交織在一起。慣常的懸疑手段有神秘的繼承權、隱秘的身世、丟失的遺囑、家族的秘密、祖傳的詛咒,等等。到最后,懸疑解開,歹徒暴露,男女主人公的愛情障礙掃除。不過,這種愛情有別于言情小說里的愛情。兩者的區別是:哥特式小說通常描寫神秘冒險故事,其愛情障礙往往來自歹徒;而言情小說描寫家庭平凡瑣事,其愛情障礙往往來自男女主人公本身。
哥特式小說起源于18世紀后期的英國,開山鼻祖是霍勒斯·沃波爾。他的《奧特蘭托城堡》創立了早期古典哥特式小說的模式。哥特式小說的出現,既與當時英國墓園派詩人的“哥特式”情結有關,也與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1729—1797)的“哥特式”美學標準有聯系。此外,它還借鑒了理查森的《克拉麗莎》的“女郎一惡棍”這一對立模式。這種小說問世不久,即引起克拉拉·里夫(Clara Reeve,1729—1807)、索菲婭·李(Sophia Lee,1750—1824)、威廉·貝克福德(William Beckford,1760—1844)等許多人仿效,成為最流行的體裁,并迅速從英國擴展到整個歐美。至18世紀90年代,哥特式小說逐漸演化成兩個分支。一個分支是恐怖型哥特式小說,其特點是堅持傳統的手段,并在此基礎上融人病態的邪惡,以增加神秘、恐怖的效果,如馬修·劉易斯(Matthew Lewis,
看了上邊的介紹,相信大家都對哥特式以及哥特式小說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以上信息能夠幫助到你。
本網注明“來源:北美購房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北美購房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美購房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標簽:美國哥特式
上一篇:硬漢柔情的代表杰森斯坦森... 下一篇:【納帕系列六】:Realm酒莊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