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大道82街和105街之間的區(qū)域,被稱為“博物館大道”,云集了十余個重量級美術館,從
最南端的
大都會美術館,到最北的
非洲藝術博物館,博物館大道像一條時間之河,猶太美術館、庫珀•休伊特國家
設計博物館、
波多黎各美術館、古根海姆美術館、新藝廊、紐約
市立博物館、歌德學院在河流兩岸,俯拾皆是美麗的珍珠。這里是紐約藝術博物館最密集的區(qū)域。
博物館間距離不遠,走路都可到達。如果太多的藝術讓你陷入審美疲勞,那就到旁邊的
中央公園散個步,在小攤上買一支
意大利手工冰淇淋,坐在長椅上看著松鼠跳來跳去,職業(yè)遛狗人帶著五只大型犬昂首走過,亦不失有趣的遭遇。乘坐地鐵6號線到77街站下,向北走5條街,穿過萊克星敦大道,公園大道和麥迪遜大道便到達了位于82街和5大道交匯處的弗里克收藏。世界上四大綜合藝術博物館之一——大都會美術館。背靠中央公園,大都會的主建筑面積約有8公頃,館藏超過兩百萬件藝術品。除了博物館大道上的主館外,還有在上城布朗克斯區(qū)的修道院分館,主要展出中世紀藝術品,包括美輪美奐的教堂花窗。要把大都會美術館的所有展廳走馬觀花地看一遍就需要三天三夜。整個博物館被分為十九個館部,包括
埃及古埃及藝術部、非洲
大洋洲和美洲藝術部、武器和盔甲部、
亞洲藝術部和古代近東藝術部等。同時還有專業(yè)的樂器、服裝、飾物收藏。從埃及前王朝時期的祭祀彩陶,到中世紀
奧地利埃布賴希斯多夫城堡的彩繪玻璃花窗;從
中國遼代的三彩羅漢造像,到
日本江戶時代的石制紅釉抹茶罐;從修拉(Georges Seurat)富有跳動韻律的點描風景畫,到基基史密斯(Kiki Smith)蜷曲于墻角的青銅女人體,穿梭于博物館各大博物館之間,一不小心就迷失在不同的時空中。無論你喜歡怎樣的藝術,總有一件與你心靈相通。大都會美術館是
美國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之一,于1872年開幕。律師約翰杰提議要建立一個國家級別的藝術機構,“將藝術與藝術教育帶給美國人民。”這一提議得到了一批商人、藝術家、收藏家和思想家的擁護。博物館的第一批藏品包括一件
羅馬石棺和174件
歐洲繪畫。在之后的150年發(fā)展中,博物館擴展到原來的二十倍,成為公民文化教育的重要場所。大都會的重要藏品琳瑯滿目,最龐大的藏品要數(shù)埃及政府贈送的整棟丹鐸神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