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房市放緩還值得投資嗎?
來源:http://www.yiminchaoshi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504&extra=page%3D1作者:北美購房網
掃一掃,隨時看
八月成屋銷售、九月就業數字均低于預期,多位房地產專家修正對今年底以至明年的房市漲幅預測,認為房市仍會緩步上漲,但上漲的步調會放緩。面對漸冷的美國房市,投資人應該如何準備?
房市緩步上漲
換屋型購屋人為主力 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勞倫斯·云(Lawrence Yun)認為,從仲夏以來成屋銷售趨于放緩,購屋人一方面受限于漲高的房價,另方面在他們預算內的房屋的選擇性又少,不過整體銷售活動仍高于去年及今年上半年。根據房地產網站Zillow,八月的房價比去年同期漲幅3.3%。Zillow首席經濟學家古德爾(Svenja Gudell)表示,過去5個月來房價年度漲幅維持在低于3.5%的水平,顯示全美房價漲幅趨緩的趨勢。
每月對全美2000位房地產經紀人進行意見調查的Campbell房市資訊顯示,八月的房市主要由換屋型購屋人帶動買氣,共占房市近半49.3%;首次購屋人則從五月的38.3%降至36.4%;投資客也從三月的18.7%降至14.4%。
但八月新屋銷售則傳捷報,銷售爬升5.7%,使年度新屋銷售數量展望至55.2萬戶,這是自2008年2月以來的最佳數字。彭博社報導指,就業市場及低利率房貸帶來新屋的需求,特別是成屋的供給仍然短缺。
從房屋成交價與掛牌價比來看,西岸三州都賣在比掛牌價高的價位上,尤其以加州的102.2%拔得頭籌,顯示西岸房市仍然強勁。但調查中,許多經紀人認為未來房市可能有趨緩的局勢。Campbell的資料則顯示八月房價比去年同期漲幅為4.7%。
工作增長不如預期 雖然今年房市銷售較去年成長,但美聯儲主席葉倫仍認為,在人口結構的改變及就業強勁的情況下,房市的表現“令人沮喪”。
最近公布的九月就業數字可能又為房市帶來一小朵烏云。九月新增就業數字為14.2萬,比原本市場預期的20萬就業機會低;尤有甚者,分析師原本預期八月新增就業數字會向上修正,但報告出爐后,連七月與八月的新就業機會也被減少了8.1萬個工作。
Realtor.com首席經濟學家史默克(Jonathan Smoke)表示,去年新工作機會增加將近300萬,但九月的報告使今年新工作總數將只增加至280萬個工作。
史默克認為,新工作增加是房市能否強勁的重要指標。過去兩年的新工作增長帶來了新家戶的成長,進而帶動了買屋及租屋的需求,如果新工作趨緩,未來一年的房市成長就不會那么強勁。好消息是失業率仍保持在5.1%,是自2008年3月以來的最低水位。
放緩的原因
1、像目前這種賣方預期高(高HMI),買方無信心(房屋自住率持續下滑)的畸形情況,在美國這種相對健康、自由且符合經濟規律的市場不會持續很久。
2、單靠各路土豪投資“救”市,房市不會有持續的增長動力。未來的主力還是要靠中產。雖然他們現在很囧破。
3、以洛杉磯為例,一些大型城市的建筑供應商,如木材、機械、腳手架等,已經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甚至rent out的情況。這也意味著現在有大量的項目正在開工建設。這批房子在未來2-3年會上市,進而對房價的增長起到緩解作用。
4、目前看有放緩的趨勢。但漲勢放緩不等于房價下跌,房價依舊會漲。
投資人怎么辦
一、買房自住
如果投資人準備買房自住,建議現在立刻入手。無論是馬上入住,還是準備買了先出租,以后自己來住。現在都是買房的最好機會。雖然房價未來增長放緩,但目前看沒有下跌的趨勢。房價只會越來越貴。所以如果要準備買房自住,越早入手越好。現在即將進入美國房市的傳統淡季holiday season。此時購買房屋,無論是價格本身還是在還價余地上,買房人都占優勢。
二、公寓開發投資
正如前幾期提到的,由于教育背景、文化轉變、房價上漲和次貸危機等等因素綜合影響,導致美國新一代的中產階級不僅無力買房,也開始變得無心買房。目前,美國租房市場也變得異常火熱,許多美國的房地產巨頭見此,也都開始紛紛布局租房市場。
三、商業地產投資
商業地產也是未來的一個潛在的投資方向,這里包括加油站、超市、快捷酒店、小型Plaza還有老年公寓等。之所以提到的都是小型商業地產,主要還是因為這是相對較安全的投資方向。投資小、現金流壓力低、租金收入相對穩定、管理也更加容易,對于對美國不甚了解的中國投資人而言,這是相對安全的投資方向。商業地產投資的難點在于管理。能夠找到有豐富經驗的管理公司進行運作與管理,能夠使自己的投資事半功倍。
本網注明“來源:北美購房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北美購房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美購房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