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视频久久久_成人在线视频网_国产精区一区二区_福利视频电影

熱線電話:400-668-9628

紐約時報:中國人的錢潮水一樣淹沒美國房地產

來源:http://news.sina.com.cn/w/zx/2015-11-30/doc-ifxmazmz9009861.shtml作者:北美購房網時間:2015/12/3

北美購房網信二維碼
掃一掃,隨時看

峽谷湖畔牧場(Canyon Lake Ranch)曾經是露營者們的樂園,后來變成了一個公司度假勝地,可以滑水、燒烤,還有牛仔瘋狂連射擊殺秀,F在,老鷹們盤旋在這片太陽炙烤的180英畝 (約合1092.65畝)的土地上空,而盤踞其上的則是銅斑蛇、一些土狼,以及偶爾出現的工程車。

  很快,這個牧場所在的區域就會豎起大門,成為為中國內地買家設計的99幢小別墅區的一部分。項目的開發商、北京商人張龍(音)還留了三個地塊,準備沿著一個牛仔競技場的舊址修建他自己的產業。

  隨著中國資金成為全球房地產市場背后的主力,位于美國德克薩斯州達拉斯西北35英里(約合56.33公里)的這個奢華開發項目成了中國人全球買 房置業現象的最新前沿。盡管中國出現了一些震蕩,但這股資金大潮卻可能繼續存在。雖然人民幣貶值和股市崩盤抑制了中國的海外購買力,但它所導致的不確定性 眼下卻讓中國的個人和公司都迫切希望把資金投向自己祖國之外的任何地方。

  在倫敦,中國投資者正在富人區購買高端公寓,在金融區收購巨大的摩天大樓。在加拿大,他們愿意為了溫哥華簡陋的平房支付100萬美元。在澳大利亞,中國一個主權財富基金買下了九棟寫字樓,創造了該國歷史上最大的房地產交易之一。

  而在美國,這股買房潮發端于美國的東海岸和西海岸。中國的買房者在那里搶購走了曼哈頓的公寓和硅谷的獨棟別墅,推高了大城市的房價。現在,這股大潮正在向美國中部地區蔓延,那里的房價更溫和,升值的空間也更大。

  密西西比州柯林斯鎮的住宅將主打雙主人套房戶型,一個套房買家自住,另外一個安置他們上了年紀的父母。管家服務將幫助海外到來的新主人預訂互聯網服務,支付電費。專職司機將為業主提供擺渡服務,直到他們學會在德州高速公路的環路和輔路中自如穿梭。

  這個開發項目的推廣材料寫道:“張主席看到德州經濟的實力之后,認定時機到了,亞洲人應該獲得一個投資于美國夢的機會。”

  這股買房熱只是眼下注入全球經濟、重塑金融市場格局的中國資金大潮的一部分。無論是在居住用房市場,還是商業地產市場,這股資金流都正在顛覆傳統的買賣動態。

  今年,中國家庭首次成了美國最大的海外購房群體。出手闊綽的買房人正在幫助提振美國中西部地區當地的經濟。但在舊金山、曼哈頓等人口稠密的地方,因為供不應求,競價大戰接踵而至,他們也在影響著這些地方房地產市場的房源和經濟適用性。

  盡管中國人買的房在美國的總體銷量中只占一小部分,但他們對高價房地產市場卻產生了大到不成比例的影響。售價100萬美元以上的房子,14套中 就有一套的買家是中國人。根據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altors)的一項調查,包括內地、臺灣和香港在內,來自中國的買家平均為一套房子支付的價格是83.18萬美元,是美國人在這項支出上的三倍還 多。

  一些中國人買房純粹是為了投資,利用的是美國許多地區正房租飆漲的趨勢。另外一些人則是為了把自己的資金轉移到中國政府夠不著的地方。

  許多人腦子里同時還考慮著子女的教育問題,于是選擇優質學區或者靠近大學的房子。處于梯隊較高層級的有錢人則希望獲得美國綠卡,因此與開發商們聯手,利用美國聯邦政府的一個項目踏上獲得居住權的快速通道。

  管理及投資顧問埃里克·杜(Eric Du)來自北京,他的動力來自于他的家人及他自己的財富所能擁有的潛力。過去兩年,他已經在伊利諾伊州諾斯布魯克、芝加哥以北的地方買了一幢聯排別墅(事先沒有看房)和兩套獨立式家庭住宅。

  他計劃其中一套房子自己住,讓他的孩子們有機會呼吸比老家更干凈的空氣,就讀于比老家更好的學校。另外兩套房子將用于出租。

  “北京的房價非常高,股市正在崩盤,實體經濟也不穩定。”埃里克·杜這樣說起中國的環境,“這兒的人有點錢,但他們沒有好的渠道去投資。”

  討好中國買家

  上海離黃浦江畔那些銀行不遠的地方,威翰地產公司(Windham Realty)的辦公室就棲身于一幢光鮮的大樓里,大樓的墻上就是密歇根州一個開發項目的海報:底特律郊區諾斯維爾占地366英畝的石水社區(the Stonewater community)。

  海報寫道:“美國最美的濱水社區,規模最大的生態再開發項目。”重點突出著項目的六個人工湖和424棟豪華別墅。

  辦公區域還裝點著其他項目的海報。圣地亞哥的時尚聯排別墅,弗羅里達邁爾斯堡的高爾夫社區,以及洛杉磯項目寬敞的大房子。

  這家美國房地產公司迫切希望招徠中國這個新市場的買房者,已經在中國成立了兩個辦事處。第一個辦事處2007年在上海開設,第二個去年在北京成立。這家公司通過舉辦傳統的美國感恩節晚宴以及中國電影明星們出席的房地產展示會等活動來吸引客戶。

  “這個市場如今肯定比我們剛剛啟動的時候規模更大,范圍更廣。”威翰地產中國首席執行官史蒂文·勞森(Steven Lawson)說,“他們跟我們2007年時打交道的人比起來非常不一樣。如果要直截了當地講,他們沒那么富裕,年紀也輕得多,從國際化視角來講,受教育 程度也要高得多。”

  許多公司都希望抓住中國財富外流的這股大潮,這家公司只是其中的一家。

  據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的數據,截至今年3月的一年時間里,中國買家在美國房產上的支出達到了286億美元,比兩年前的購買額翻了一倍還不止。房地產經紀巨頭仲量聯行(Jones Lang LaSalle)估計,去年,中國在海外購置商業地產的成交額躍升了49%。

  這些房地產交易出現之前,更大范圍內的中國資本已經在流向全球各地的國家和公司。據惠譽評級公司(Fitch Ratings)的數據,截至今年六月的12個月里,流出中國的資金預計高達5900億美元。其中,第三季度流出的資金額極有可能創下了新的記錄,盡管詳 細數據要到下個月才能拿到。以往,中國一年的外流資金一般都維持在兩千億美元以下。

  中國外流資金膨脹是多個趨勢共同作用的結果。

  過去六年里,中國政府為了刺激經濟,一直維持著國內資金的充裕,這就意味著有大量的額外資金可以流向海外。同時,中國政府還在更宏觀的層面放松嚴格管制的金融體系,其中一部分就是降低了個人將大額資金轉移到海外的難度。

  中國政府同時還在放松對公司的管制。中國現在允許保險公司將多達15%的資產用來進行海外投資,推動了商業收購的飆升。

  中國公司近來一直在收購通用汽車大廈(the General Motors Building)和紐約華爾道夫-阿斯托利亞酒店(the Waldorf Astoria)這樣標志性的美國地產項目的股權。這種情況讓人不禁把它與1980年代日本企業以溢價大力投資于美國商業地產市場的情形相提并論。

  但這類天價交易或許才剛剛開始。截至去年底,中國保險公司投向海外的資金只占了他們資產的1.44%。

  “中國人一向深思熟慮。未來顯然還會有龐大的資金流流向西方。”美國最大的私營資產管理公司黑石集團(the Blackstone Group)首席執行官蘇世民(Stephen Schwarzman)說,“未來這類交易的頻率會上升,直到中國政府叫停為止——但現在,他們已經擰開了閥門。”

  各家公司都在競相開發面向中國客戶的服務。今年,房地產搜索網站Zillow開始在中國房地產網站樂居購房網(Leju.com)上用中文發布它在美國的房源信息。美國的房地產中介公司也都在中國的報紙上刊登了廣告。

  跑在一線的是羅迪·德-拉·加爾薩(Roddy de la Garza)這樣來自達拉斯郊區的房產經紀人。他上門的時候會隨身攜帶攝像機和指南針。攝像機是為了讓他住在中國的客戶能夠分享他看房的情況;指南針則是 為了確保房子的朝向是南北方向,確定能量的流動符合中國風水的原則。

  “我已經學會了這些東西。”效力于房地產公司Redfin的德-拉·加爾薩說,“所以他們才信任我。”

  繁榮的郊區

  剛剛過去的這個夏天,達拉斯房產中介斯科特·霍格(Scott Hogg)曾經幫助一位客戶競拍普萊諾-弗里斯科(Plano-Frisco)沿線的一處房產,價格大約在22萬美元。

  他的客戶當時需要按揭,出價最終遭到了拒絕。后來,房子被一位支付現金的中國買家買走。

  “我們輸了。”霍格說,“現在的市場就是這樣。太瘋狂了。”

  市場原本就面臨庫存低、價格漲的形勢,中國買房資金的流入進一步提高了需要抵押貸款的典型美國購房者所面臨的挑戰。根據美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的數據,大部分中國買家的購房交易(69%)都是全額現金交易。

  這樣的競拍價格往往直接飆升到了賣家心理價位的上線,結果他們可能只需要比一個周末多一點的時間就會成交。即使是在百萬富翁扎堆的硅谷,如果愿意付現金,中國買家也能擠掉那些財富綁定在股票期權上的科技公司老板們。

  東西方置業顧問公司(East-West Property Advisors)董事薩姆·凡·霍比克(Sam Van Horebeek)說:“現在就連在現金交易的買家之間也出現了抬價大戰。”這家公司位于中國,對接中國的買家和美國的房地產中介。

  除了美國之外,中國人在一些地方的購房需求過于強烈,導致一些地方眼下正在嘗試對它實行限制。

  香港和新加坡各自都對非本地居民購買房地產征收15%的印花稅。而澳大利亞墨爾本所在地的維多利亞州政府則針對海外買家推出了3%的印花稅。

  不過,一些地方還是很歡迎這種經濟活動。城市的金庫可以享受到房地產稅收收入走高帶來的好處。許多來自海外的人們相對而言更富裕,買車、買家具以及日常購物和餐飲都會花錢。

  中國買家的買房熱情正在改變德克薩斯州的人口結構。隨著亞洲人買房量的增長,歷史上一直是最大外來購房群體的墨西哥買房者數量正在趨于水平。

  達拉斯的北部郊區普萊諾發展迅速,出生于中國內地的人口數量已經從2000年的3600人膨脹到了2010年的近六千人,而且這個人群還在繼續 壯大。這個地區實在是太受歡迎了,今年春季,美國航空公司(American Airlines)甚至開始運營當地直飛北京的航班。而這也是繼上海之后,這家公司第二條從達拉斯出發前往中國內地城市的直達航線。

  而人口二萬的柯林斯小鎮上那個牧場舊址上正在進行的開發項目預計每年將帶來幾十萬美元的房產稅費收入。項目新建住房的均價為200萬美元。

  市政委員會一致批準了柯林斯的這個開發項目。小鎮的南邊有一條公路,沿途有一家Chicken Express餐廳和一家AutoZone汽車用品商店。張龍的公司正在規劃一個高端商業帶,涵蓋了餐廳、一間Spa,以及一家葡萄酒店。店里將來將銷售 的酒將來自這位開發商在剛剛跨過俄克拉荷馬州州界的地方啟動的一個酒莊。

  “它將帶來正向的現金流,”柯林斯城市管理者里克·查芬(Rick Chaffin)說,“我得說,現金流會很大。”

  達拉斯地區的華人潮可以一直追溯到1980年代的臺灣移民潮。

  當時,德州儀器公司(Texas Instruments)正開始挺進半導體行業。這家公司首先在臺灣、隨后在內地建立了強大的業務,于是從當地招募運營人員。

  隨著德州儀器的發展壯大以及美國技術大繁榮的騰飛,來自中國的學生開始來美國學習工程技術,希望能在這家公司的美國總部獲得一份工作。這家公司為新來的員工主辦英語培訓課以及文化活動,幫助他們適應生活。

  不久,小小一片中餐廳以及一個亞洲市場在理查森破土而出,同時還出現了一個社區中心,提供借閱中文書籍的圖書館、太極課以及鄉村的集體舞。2001年,中國大型電信公司華為也在普萊諾開設了美國總部。

  隨著中國經濟迅速發展,來到這里的中國人攜帶的資金也更多了,希望住進更新更貴的房子,而不是理查森地區常見的、建于1950年代的那種牧場風 格的房子。他們在附近的普萊諾和弗里斯克這些小鎮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房子,而這些小鎮都屬于過多擴張的郊區地帶。車馬梁(Whiffletree)、春嶺 (Spring Ridge)、獵人谷北(Hunters Glen North)……中國人新建的磚房外面還環繞著磚墻,聚集成片,一直綿延長達幾英里。

  1990年代末期以學生身份從北京搬到達拉斯這個地區的查理·岳(Charlie Yue)說:“中國人喜歡比較新的地區。”五年前,他在舊金山買了套新房,眼下在經營一家房地產投資公司,搶購還在市面上逗留的住宅。

  “我去過洛杉磯和舊金山,感覺就好像回到了中國。德州很空曠,非常開闊,我很喜歡。”同時也是理查森中華專業人士協會(the Association of Chinese Professionals)副主席的查理·岳說,“如果考慮到北京、上海的房價有多貴,這里的房子就太劃算了。”

  學區房受追捧

  密蘇里州立大學(Missouri State University)行政人員史蒂夫·羅比內特(Steve Robinette)經常給新來的中國學生們當導游。這所大學在中國開了一個分校,它在斯普林菲爾德的主校區大約有900名中國學生。

  前不久,一名學生的母親來找他幫忙買個大件。他原本以為她想找他推薦一個汽車經銷商,結果她要找的是房地產經紀。

  羅比內特是負責這所學校國際項目的助理副校長,他說:“我帶他們去斯普林菲爾德條件較好的地區時,只要看到‘出售’的標志,他們就跳下車抓一張傳單。”

  教育是中國家庭在美國買房置業時考慮的一個特別重要的因素。

  盡管中國大學的招生率正在飆升,但頂尖學府的容量依然有限。擴招名額幾乎都集中在聲譽不佳的大學和職業院校。如果家里負擔得起,無法進入名牌大學的學生們通常都會申請美國的學校。

  美國國際教育協會(th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的數據顯示,從大學的層面來看,中國學生目前占美國國際學生總人數的31%。盡管紐約、洛杉磯以及波士頓是中國學生喜歡的熱門去處, 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就讀中西部地區的大學,那里有俄亥俄州州立大學(Ohio State)和密歇根州立大學(Michigan State)這樣的大型學府。

  這些學生的父母們通常在大學城里買房。密蘇里州圣路斯在中國房地產網站居外網(Juwai.com)上的房產信息(當地的房屋均價接近80萬美 元)吸引著內地的購房者。這家房地產公司的聯席首席執行官西蒙·亨利(Simon Henry)說,原因很有可能是因為中國學生的涌入。

  “任何一所有名沒名的大學,看看它們學生的人口構成。”亨利說,“就能找到很好的指標,判斷當地房價的走向。”

  來自學生的這種推動從低齡階段就開始了。2013年,距今最近有數據可考的年份,共有2.35萬名中國公民注冊就讀美國的高中。

  來自北京的艾柯·查(Echo Zha)眼下在伊利諾伊州的內珀維爾市租了一套公寓,以便12歲的女兒能夠就讀當地的學校。她還花了20萬美元左右在芝加哥買了一套一居室的小公寓,希望能夠收到足夠多的租金,在內珀維爾也買一套房。

  “在北京,家長有權有錢的話,學生在學校里就會得到特別照顧。”艾柯·查說,“我希望我女兒在一個更公平的環境里,長大后更有個性,價值觀更多元。”

  普萊諾哈靈頓小學(Harrington Elementary)校長安妮·埃爾文(Ann Irvine)稱,她學校里好幾位中國學生家里都同時買了兩套房。

  她解釋說,一套是為了在提供普通話和英語雙語教學的哈靈頓上學,另外一套則是為了確保他們的子女之后能夠在另外一個不同的學區獲得一席之地。

  “我們這里說的不是什么豪宅。”埃爾文說,“我們說的是經過徹底的調查后相中的好房,而且價位剛剛好。”

  著眼于投資

  張龍買下柯林斯的那座老牧場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種沖動。

  現年42歲的張龍是一位經過專業訓練的律師,工作橫跨科技、礦業、健康管理及其他行業。當初,他因為公務常常往返于美國東西海岸之間,于是在中途轉機的時候了解到了德克薩斯。當時一位在達拉斯的中國朋友跟他談起了柯林斯一塊沒有開發的土地。

  兩年前,張龍花了680萬美元買下了峽谷湖畔牧場,而這也是他首次進軍美國房地產市場。他用自己的名字重新給這個湖取了個名字,它現在的叫“龍湖(Long Lake)”。

  “我選達拉斯是因為,我第一次去的時候,它就表現出了獨特的文化,而且我每次故地重游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張龍在一份聲明中稱,“達拉斯和美國其他大都市比起來,各行各業都呈現出無限的前景,吸引著全美、乃至全球的人們。”

  薇薇安·鄒(Vivian Tsou)是力記美國公司(Lelege USA)、也就是張龍名下開發公司的首席運營官兼總裁。她直白地說:“這里的投資回報率更高。”

  2009年,美國經濟衰退開始退潮之后,中國投資者的海外房地產投機開始抬頭。中美兩個市場并不同步,因此創造了投資機會。美國的房價一直處于反彈階段,而中國的房地產泡沫一直在消退。

  數以百萬計的中國人希望把自己的錢存放在風險更少、政治更穩定的國度。一些人則希望混淆自己到底身家幾何,同時還有另外一些人希望實現名下資產的多樣化。

  中國由來已久的腐敗問題也使人們容易受到沖擊。

  高盛銀行(Goldman Sachs)最近的一份分析發現,某些類型的資本外流密切跟隨中國的反腐行動。中國反腐力度加大時,外流資金往往就會增加。

  投資于美國還有另外一個好處:它是獲得綠卡的一條捷徑。

  中國投資者一直格外積極地利用一項叫做EB-5的美國聯邦簽證計劃。通過這項計劃,外國公民向美國一個至少能夠創造10個就業崗位的項目投資50-100萬美元就能在兩年左右的時間內獲得綠卡。今年截至目前為止,美國86%面向全球的EB-5簽證都落到了中國人手里。

  盡管龍湖開發項目的房子也在當地進行市場推廣,但內地買家才是這個項目的合適對象。力記的薇薇安·鄒說:“這些高品質的住宅會帶來高素質的居民。”

弗吉尼亞庫克中介公司(Virginia Cook)達拉斯辦事處目前獨家代理龍湖項目的房源,辦事處房產經紀人兼風水專家艾達·洪(Ida Hung)向這個地區中國社區內外的熟人推銷這個項目的住房。最近的一個下午,她來到了理查森一家中式自助餐廳譚記(Tam’s)。

  過去10年左右的時間里,這家餐廳的老板譚文(Wing Tam)先后已經買了七套房,價格介于2萬到50萬美元之間不等。其中一套買給了他的姊妹,一套給了餐廳的員工,一套給了妻子,還有一套只是因為價格合 算,另外一套是為了投資,諸如此類。除了他自己在達拉斯的房子,所有房子他都是付現金。達拉斯那套房子是他2008年用按揭貸款買的,后來已經還清貸 款。 

  中午午餐時間很忙,但他還是仔細研究了柯林斯那個項目的材料,最后覺得位置還是太偏了點。他主動提出,可以幫艾達·洪聯系自己住在阿拉斯加的中國朋友們。

  “他們很有錢,就是不知道該怎么花。”譚文說著,一邊把一份宣傳冊塞到胳膊下,“他們需要進行投資。”

 

 

 

本網注明“來源:北美購房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北美購房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美購房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標簽:紐約時報

上一篇:底特律房子1美元真實情況... 下一篇:加州3000英畝大型社區開發用地出售...

推薦閱讀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