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還是不買呢?先做個成本計算吧
來源:http://www.yn.xinhuanet.com/fashion/2015-04/18/c_134161928.htm作者:北美購房網
掃一掃,隨時看
針對買不買房這些問題,有些人認為買房太貴,而且買的房子只能自己有限地擁有幾十年不如自己在外面租房子。而對于想要買房的同志來說,房子還是住在自己的里面比較舒服,那么到底買還是不買呢?買之前我們先來算一下買房的成本:
算房價需知房價構成比例
現在國外商品房價的一般構成是“3+3+3+1”的比例,即“30%的土地成本+30%的建安成本+30%的報建、行政費用和稅費等+10%的開發商的利潤”。
如何了解具體信息,下面的解釋就不錯哦!
1.土地成本(25%-30%):房價里的土地成本指樓面地價,簡單地講,就是單位建筑面積平均分攤的土地價格。也可以理解為土地上蓋出房子后,每平米售價中所包含的土地成本。樓面地價能最真實地反映建筑單價中所包含的單位土地成本價格。
2.建安成本(30%):是房價中相對穩定的部分,它是房屋建筑成本和房屋設施設備安裝成本的簡稱。房屋建筑成本是建設房屋的投入,安裝成本是安裝房屋設施設備的投入,兩者都包括材料成本投入和人工成本。
3.開發地產的行政費用和稅費(30%):主要產生在規劃、報建、預售等環節。直接與房地產相關的稅種有13個,主要包括企業所得稅、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土地增值稅、印花稅等。據機構測算:假設房子市值是100萬元(單價8000元/平方米,面積125平米),這套房負擔的稅收為這樣幾種。除此之外,還有城鎮土地使用稅、契稅、房產稅或城市房地產稅。這里我們不再贅述。簡單地說,一套總價100萬元的房子,相關稅費可能接近30%。
4.利潤率(10%):利潤還有多少?對于每一家企業來說都是巨大的爭奪點,利潤率越高,也就意味著企業的融資開發等成本越低,而這就看各家開發商的本事了。就目前來看,對于房企的利潤比例較為清晰還是上市房企,但是上市房企本身目前的現狀也不樂觀。近期蘭德咨詢在一份覆蓋202家上市房企的統計中表示,去年53%的企業凈利潤已觸及10%紅線, 預計今年房地產業就將成為中利行業。那中小房企的利潤還有多少?就有可能直接觸及生死線以下。
總結點評:當然,這些都是賬面上的靜態結構。土地開發過程是動態的,一般樓盤一期的開發周期是兩年,兩年中樓面地價是有變動的,而成本基本上是不變的。周期內隨著樓面地價的升值,開發商的利潤空間也就會隨之增大。
總的來說,樓面地價、建安成本和行政費用是最重要的構成主體,這三項直接決定房子的建設成本。而影響商品房市場價格的,還有很多動態因素,它會隨著國家經濟形勢和市場環境的不斷發展而變化。
案例展示
教你算房價
展示地塊為新澤西近期底價成交地塊。依據最高容積率計算,其樓面地價在1874元/平方米。就某業內人士提供的建安成本(多層、高層)(1500-2100元/平方米)、報建、行政費用和稅費等(約800-1200元/平方米),再涵蓋開發商合理的利潤比例(500-1000元/平方米),這一地塊建成的新房水平,基本在6000-7000元/平方米左右。
另外,在新澤西市場調查研究咨詢機構CEO石遠看來,這些費用的比例可能越來越低,樓盤銷售費用比、銀行貸款利息等等才是大頭,就目前不少開發企業的開發模式來看,不少開發商的自有資金基本為零,為此,有近半數的成本來自銀行貸款利息也就一點不夸張。
通過這個計算,大家覺得買還是不買呢?
本網注明“來源:北美購房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北美購房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美購房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標簽:居住,購房,經濟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