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購房:“國家住房銀行”是什么?關系著每個人的房貸!
來源:http://gz.house.sina.com.cn/news/2015-11-25/06476075051916973621835.shtml?wt_source=news_xwph_h09作者:北美購房網
掃一掃,隨時看
我們先來關心一下“公積金證券化”這只母雞。簡單說,就是住房公積金的錢不夠放貸了,然后就從資本市場弄一大筆錢過去,讓購房者能夠更快地辦成公積金貸款,順便讓資本市場的投資者也能賺點錢。
這個事情,已進入國務院議事日程;若實現,一定是好事。但是,我們最好不要寄予太高期望,畢竟公積金制度本身是一個高度管制性的東西,把這個非市場化的玩意放到高度市場化的資本市場,恐怕買賬的投資者不多。
我們再來看一下“國家住房銀行”到底是啥。在美國,它叫做“兩房”,即“房地美”和“房利美”。這兩個機構因為2008年的“次貸危機”而被國內更多人所熟知。
和中國一樣,從前美國的銀行基本都是自己吸收存款資金、自己放貸、自己收賬,所以房貸資金會很有限,而且房貸周期長,萬一銀行急需資金,就會出現“流動性風險”。
于是,聰明的美國人成立了一個半政府機構“房利美”,讓那些需要資金的銀行,在任何時候都可以把已放出去的按揭房貸賣給政府,變成現金。
但畢竟政府的資金供應也不是無限的,所以美國又成立了“房地美”,把從各個銀行買過來的住房貸款打成包,然后將貸款包分成股份,放到股市里賣給股民,讓股民也能分享紅利。這樣一來房,可貸資金的供應量幾乎是無限的,老百姓不僅容易獲得房貸,而且利率也更加低廉。 美國的“房利美”與“房地美”分別成立于1938年和1970年。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的房貸金融制度,還落后美國幾十年。
后來,由于華爾街在中間環節做了大量令人眼花繚亂的衍生金融產品,導致監控太費力,終于在2008年搞出了事情,就是那場著名的“次貸危機”。當時,中國有N多專家,把金融泡沫破滅的責任,怪罪給“房地美”和“房利美”。
我看到最靠譜的觀點,來自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陳志武。他說,美國的方向并沒有錯,只是監管環節出了問題,美國的教訓就是中國的寶貴經驗,中國不應該因美國之噎而廢食。 等了這么多年,現在我們終于看到了“國家住房銀行或提上日程”的新聞。 很可惜,這條新聞有點不靠譜。因為,完整意義上的“國家住房銀行”,不只是針對公積金貸款而設立,它主要還應該針對商業銀行的個人房貸。
要讓中國的商業銀行,像美國那樣,能夠從資本市場獲得無限量的房貸資金,需要突破很多制度瓶頸,需要大規模解放思想。公積金制度是從新加坡小國學來的,而“國家住房銀行”則是美國的偉大發明。要把這兩個東西糅合在一起,需要智慧與勇氣。所以,即使公積金證券化成功啟動,離“國家住房銀行”的設立,還遠著呢。但是,我們值得去期待。
本網注明“來源:北美購房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北美購房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美購房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標簽:國家住房銀行
上一篇:美國購買新房需要知道什么?... 下一篇:洛杉磯火災后的投資機遇——住宅地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