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購房網】老移民親述:如何在蒙特利爾選房購房!
掃一掃,隨時看
【北美購房網】
老移民親述:如何在蒙特利爾選房購房!
從多倫多(房價)來到蒙特利爾,除了喜歡蒙特利爾獨到的風情萬種,多文化的城市,還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一廂情愿的相信憑著我這幾年在多倫多的積蓄,我可以花少一點的錢買一座比多倫多大很多的房子,憑著我在多倫多的工作經歷找份不錯的工作也不難。
福利倒不在我考慮的范圍內,因為我相信自己的生活要靠自己的雙手。即使我知道這里課稅比安省多,不過我覺得中國人嘛,有座房子才算有個家,有個家才有歸屬感,我無形當中在“買房“已經省了很多了,值了!
但是事實并非我所想象,來到這里,我一邊找工作,一邊看房子,從南看到北,從西看到東,從島內到島外。在多倫多的時候就在MLS上看了很多蒙特利爾的房子,非常激動,覺得房價真的低,而且房子的照型也漂亮,多倫多的朋友一定知道,多倫多的小區里面,幾乎每座房子都是一樣的。而蒙特利爾的房子確實在照型上很吸引人。在蒙特利爾,就算是開發商統一開發的小區,除了townhouse,semidetached和condo-townhouse可能出現每座相同的情況,獨立house都可以做的每座房屋外形不一樣。
但是后來越看就越不對,而且加上和不同中介的溝通中發現,發現蒙特利爾和多倫多同一個層次(面積,室內裝潢配置,小區環境,周邊環境,學區,小區居民總體素質)的房子的房價是水平差不多。在MLS看到的那些外觀不錯,內里不錯,價格又便宜的房子,周邊的環境卻不太好,而且孩子上學還要坐很久的校車。
島外的房子升值空間小,所以我主要看島內的房子。以皇家山市中心為分界線,東部連看都不用去看了,即便找到一個好區,周邊的環境也很差,主要居住一些法裔,黑人阿拉伯人不少,講法語的概率99.99%。
大家常說的Mount-Royal(皇家山),類似與香港的太平山,山上可以俯瞰Montreal全景。房價都在幾百萬以上,據說還有很多名人的別墅,例如前總理,席琳狄翁,薩馬蘭奇,還有些什么名家,我聽后也忘了,據說李嘉誠也有一座,還有一些王室貴族的后代(蘇丹王室),這些房子都是百年老宅,單是地稅一年都要好幾萬,還有很多維護費用,這個自然不在我們這些工薪階層考慮范圍之內。不過也不排除今后發財,買一座享受一番啊!偶然還有一些老宅在出售,不過不在MLS上在報紙可以找到,和莊園一樣的,好像是500多萬,房子歷史很悠久的。不過也不排除發財了,到這些山頂豪宅享受一番啊!
Westmount,好學區之一,以猶太人居多,房價也很高,有買地推翻重建的,獨立house100萬、200萬的都是照型很歐式,很獨特的老宅,也有50萬、60萬的排屋,可是都是至少50年的老房子,且室內配備都不好,住下去也是完全為了孩子,住著不舒服。
NDG聽說也有部分是好學區,離市區近,交通很方便,房源倒是很多,就是周邊環境比較復雜,這個什么房型都有,居民較多,有點“魚龍混雜”的感覺,如果孩子太小,住在這個區我覺得會有些些不方便;
St-laurent,這個區房源很多,看了一個統一規劃的小區,在龐巴迪和惠氏附近。小區內環境總體來說不錯,周邊環境比較差,這里也有飛機噪音,也是飛機必經的航道。
西島(West Island),確實讓我眼前一亮,有40和20高速可以到市區,因此使得我的重心也多于放在這個區域了。西島是蒙特利爾的英文區,總體環境很好,明顯比蒙特利爾市區干凈很多,因為這里沒有地鐵,住宅多是house,公寓沒有幾座,所以居民人數相對少。逛了一下mall,也感覺那里的老外更加友好,且都講英文,這個是關鍵。當然,西島也有好壞區之分,Pointe Claire有片新區很不錯,還有很多中國人,但是在機場旁邊,看房子的時候飛機轟隆隆的飛過,就那樣的環境比較小的獨立屋也要30多萬起價,且地下室和車庫都沒有完工;
西島南邊的湖邊比如Dorval(這個區雖然臨河,但是飛機也是從上空呼嘯而過的,噪音太大),基本都是獨立屋,也有高尚公寓,房價都是上百萬,找了一座最便宜的60多萬,不是在正湖邊,比較靠湖,居然是1950年的老房子,想到日后可能要花不少錢維護就放棄了,Baie D'urfie,Beaconsfield,這些都是相當靠湖且藏在樹林的豪宅,離20高速還算近,不過要上local又要繞著很多彎兒,還有Senneville更是連碰也不敢碰的區,但是周邊的學區就一般般,看房時就見到很多的老人。
西島的好學區Kirkalnd: 看房過程有一位華人經紀,人很好,給我推薦了一個學區很好的區域名叫Kirkland的,在西島一個很豪華的電影院旁邊,小區的公立法語小學是西島最好的一家公立,雙語教學,對英文也抓得很緊,據說這個區很多居民是大藥廠的雇員或是上層,居民素質比較高,相信很多家長也關心小孩今后交什么樣的朋友,什么樣的同學。Kirkland跨越40高速南北,但是只有40以北的kirkland才能讀這家小學,所以kirkland不同地段房價也差異很大,所以有興趣在這帶買房的朋友也注意一下。除此之外,周邊還有好幾所私立的英文,法文的學校,其中一家是這幾年一直排名前十的學校。這片區域的房子都很新,差不多都是1995年之后的,但是全部都是60多萬起價的房子,地下室還沒完成呢,也有40多萬的,但只有3個bedrooms,單車庫,且這個區的房源太少,沒有幾戶人家賣房,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學區的緣故。
在看房過程中,我還注意到了一個問題。溫哥華和多倫多的新房屬于門面看上去小,但是比較有深度,屬于長條形的房子;而montreal的新房屬于看上門面很大,屬于橫著的房子,基本上從一進門就可以看到后院的那種。
這些看房經歷不多說了,看的房子不下50座了,還有laval和南岸還沒有說呢,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和我探討,我現在當售房經紀的念頭都有了。稅收也相對高。而且每2年還要重新評估房價,重新調整稅,一般都是只高不低的。
而我用60多萬在多倫多,當然是”大多地區“,例如Mississauga,north york, Markham這些區里的不錯的小區買到房子,面積也不會比我上面說的這些地區的房子小,且都是2000年后的房子。對比起來,多倫多又方便的多,華人超市多,競爭大自然物價便宜些,學校多,工作機會多。。。。。等等。來montreal也多次光顧了不同的華人超市,發現這里華人超市的價格比多倫多高30%甚至更多,可能因為中國人少的原因。
蒙特利爾可能相對我們只精通一門外語的人來說挑戰比較大,工作機會相對溫,多比較少,不過對于下一代是很有好處的。雖說多倫多也有英法雙語學校,但是畢竟還是沒有那個語言環境,就像我們在中國學英語一樣,學了十幾年,工作也用了十幾年,說出來也不像當地人那么地道。
還有更多移民表達了在蒙特利爾買房的感受:
Nicole:
Longueuil位置不錯,我老公就在downtown上班,當然他不能選擇開車過橋這條復雜的線路,他每天都是把車放在女兒幼兒園附近,走路15分鐘到地鐵站,坐10-15分鐘地鐵就到公司了,交通還是在完全可以忍受的范圍。這里有些小區環境確實不錯,有很多參天大樹,但價格也不低,比較好的基本都超過50萬。還沒了解這里有沒有好的學區,另外這里是純法語區,說英語的很少,除了地鐵站旁邊的那幾棟高樓,很少中國人住在這個區。
西島本來很合我的胃口 - 英語區,價格適中,環境不錯。但西島離我上班的地方太遠了(Boucherville)
大拉拉:
個人不贊成南岸,LAVAL等島外的房子,除非你在當地有生意或其它很充足的理由。主要是連接島內外的交通主要就是那幾座橋,又老又次,出問題是必然的,不出事是運氣。
南岸還有黃鐵礦的問題。
還有,南岸有很多地方住著印第安人,經營點煙的小生意,逃點稅我在路邊確實看到有些像帳篷樣的印第安小攤,ILLEGAL BUT TOLERANT,但如果整治他們,這些老印就會把進島的橋封了,和警察對峙,這兩年發生過幾次類似事件。
幾十年的房屋不算長今天剛從西島一個朋友處回來,他們家的房子120年了,但維護和保養的非常好,花園打理的也很地道,從花園望出去就能看到SAINT LAURENT。不少西人以房屋的歷史長為榮
Dancingelf:
我住在西島Beaconsfiled,我覺得Kirkland、Baie D'Urfe、還有DDO和Pointe-Claire的某些區,都很不錯,房價35~50萬可以買到比較decent的房子了,學區也不錯,Beaconsfield的房子有點兩端化,要么是small family的首選,要么在水邊的又太豪宅,不過環境確實沒的說。還有很多中學生是坐火車到Royal West之類的學校讀書,交通也方便。Dorval的很多地方可以聽到飛機噪音,那是真的。Lachine臨水的公寓貴,環境好,是養老的老人家賣掉HOUSE后搬入的首選。
從Pointe-Claire到Kirkland,沿著四十號高速那一段,發展得很快,房子新,設計合理,定位明顯是工薪中產。也因為那一段高速兩邊基本上都是大公司,離Montreal各個支柱公司林立的520也不遠。我下一個房子應該會選在那里,呵呵。如果又要房子新,雙車庫,4臥室以上,而且幾個鄰居成crescent狀,在那一帶確實要60萬以上,但是同樣的條件,我相信在多倫多會更貴。畢竟地段學區和房子的硬件條件擺在那里。
Baie D'Urfe的風景好,學區好,缺點就是離市區實在是遠了點。Senneville也是一樣。屬于中產之后比較安閑階段的選擇吧。
本網注明“來源:北美購房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北美購房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美購房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標簽:如何在蒙特利爾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