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退歐促使外資涌入中國 債券創2015年來月度最高值
掃一掃,隨時看
在過去的一個月內,人們或多或少從英國退歐中得到一些消息:外資正在悄無聲息的進入中國市場。當然,這對中國來說或是一個好消息。根據摩根大通7月18日的報告顯示,外國投資者6月凈買入61億美元中國境內債券,為2015年來月度最高。
今年2月,中國央行發布公告,允許更多境外機構投資者進入銀行間債市,并取消投資額度限制。然而考慮到人民幣的貶值壓力,此前外資持觀望態度居多,1月還一度出現外資大幅減持中國債券。但6月的退歐公投扭轉了這一趨勢。一方面,避險情緒飆升帶來全球國債市場收益率屢創新低;另一方面,相對較高的中國國債收益率贏得了外國投資者的青睞。在收益率的驅動下,買家也愿意承擔一定的人民幣貶值風險。摩根大通在報告中稱,盡管人民幣存在貶值隱憂,但買家的興趣主要來自全球對收益率的追捧。
摩根士丹利最近公布:二季度經調整EPS 0.75美元,營收89.1億美元,均超出預期,其中, FICC業務營收達13億美元。目前,公布的摩根士丹利、美國銀行、高盛、花旗和摩根大通財報均表現亮眼,這主要與各行的FICC業務(固定收益、外匯及大宗商品業務)盈利攀升有關。而FICC業務盈利攀升,主要源于利率、外匯及新興市場、信貸以及證券化產品的收入增加。
事實上,債券交易收入并不僅僅在今年一季度中陷入低潮。頂級銀行家觀察到,除極個別季度外,債券交易收入已連降七年左右:2009-2015年期間,摩根大通、花旗、高盛、美國銀行和摩根士丹利債券交易年度營收下降340億美元,下滑44%。
全球國債在低收益之路上越走越遠,但中國市場卻并非如此。年初以來,中國國債收益率逐步上漲,直至6月英國退歐提振市場對避險資產的需求,國債方才創年內最大單月降幅。盡管如此,與同年期美國國債相比,收益率差距依舊為八個月以來最大。在全球國債市場收益率屢創新低時,德國、日本和瑞士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也相繼跌入負值。但是,擔憂全球經濟停滯的投資者還在繼續涌入債市,抬高債券價格。
人民幣匯率急劇貶值,國內房價大幅揚升,以及今年2月CPI創下2014年以來的最快增速,使得穆迪和標普都先后在3月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即便如此,據摩根大通的報告分析稱,中國政府和政府銀行債券最受青睞,但出于對違約的擔憂,投資者對信用債的態度依然謹慎。
值得注意的是,有歐盟官員透露,歐盟擬在貿易爭端中把中國視為市場經濟體,以獲得中國的支持,來減輕英國脫歐對歐盟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
本網注明“來源:北美購房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北美購房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美購房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標簽:外資,債券,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