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城列車脫軌事件
來源:http://www.guancha.cn/Media/2015_05_23_320685.shtml作者:北美購房網
掃一掃,隨時看
美國費城列車脫軌是發生在今年五月份的事,《紐約時報》引用專家之語總結了這次脫軌事故發生的原因:付出什么,就會得到什么。按照全球標準,美國付出的并不多。就經濟規模而言,美國在鐵路網上的投入遠遠落后于很多發達國家。這導致美國鐵路的安全記錄非常糟糕,死亡率幾乎是歐盟和韓國等國家的2倍,是澳大利亞的3倍,盡管其鐵路客運網的覆蓋面在發達國家中算比較廣的。
專家分析,歐洲和亞洲的鐵路之所以安全,是因為政府投入了數億美元改善鐵路基礎設施,并且在過去20年間發展了先進的電子監控和自動剎車系統。
據OCE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國際交通論壇資料顯示,2013年美國在鐵路系統的投入不到國內生產總值的0.1%。其中,四分之一是英國投資的,六分之一是法國和澳大利亞投資的。
即便按人均算,美國的投入也少得可憐。2011年,美國人均花費在鐵路基建上的費用大概是35美元,而在日本,這一數據至少在100美元以上,歐盟28個成員國也是如此。
投資帶來的回報,清晰地體現在安全上。以“子彈列車”聞名的日本新干線,51年來從未有過嚴重的撞車或脫軌事故。在西班牙和中國,雖然近年來發生了列車相撞事故導致數十人喪生,但事故發生率在全世界來說屬于最低行列。
除了安全,歐亞動車的建設耗費也較低。
美國早期基建的發展集中在公路運輸上。國際交通論壇的負責人斯蒂芬•伯金斯(Stephen Perkins)將此稱之為“歷史性的失誤”,他說,“如果早期建有鐵路,現在只需要繼續發展改進就行了”,“但那時候,建鐵道非常昂貴”。
不過,如今建鐵道也不見得更便宜。美國的現狀是,工程拖得越久,耗費就越多。任何大型基建工程都會變得越來越貴,因為隨著經濟的繁榮,勞動力價格水漲船高、土地也變得更昂貴甚至稀缺。丹麥技術大學的交通專家史蒂文•哈羅德(Steven Harrod)舉例說道,波斯頓的“大開挖”高速通道用了16年,耗費220億美元才竣工。
7年前,美國國會要求2015年底公路全部安裝自動限速系統,如今,大部分都面臨無法如期完成的狀況。
與此同時,《紐約時報》稱,在中國,雖然2011年動車事故后曾引發了對高鐵安全的持續討論,但就目前而言,這次事故更像是一個例外情況。中國從2008年起大概開通了10000多英里(16000公里——譯者注)的高速路線,超過世界其他國家的建設總和。
具體什么原因還沒有得到確切的解釋,但是這種事情沒有突如其來的意外應該還是可以避免的,科技的漏洞還是需要見到最小,不然人們的生活可能都會杞人憂天了。
本網注明“來源:北美購房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北美購房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美購房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標簽:費城,列車脫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