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蝸居當道
來源:http://www.juwai.com/news/154343.htm作者:北美購房網
掃一掃,隨時看
集裝箱的烏托邦生活
舊金山是美國房租最貴的城市,一個一間臥室的公寓平均租金在3500美元一個月,這個價格是洛杉磯的兩倍,后者一居的平均租金才1750美元。 從去年以來,奧克蘭開始滋生集裝箱村,一些年輕人自己動手改造集裝箱,將它改成舒適的住所,最關鍵的是一個月僅需要600美元。
面對城市日益高漲的房租壓力,舊金山的“蝸居”一族打起了集裝箱的主意
面對城市日益高漲的房租壓力,舊金山的“蝸居”一族打起了集裝箱的主意。
“舊金山的房租每年以20%的增速上漲。”在舊金山工作的華人陳佩告訴記者,這里一居室公寓平均租金在3500美元/月,這個價格讓很多人望而卻步。“而在洛杉磯,一居室公寓的平均租金也才1700美元/月左右。”
在房地產獨立經紀人Jeff Lee看來,舊金山涌現的“集裝箱”風潮,背后最直接的因素便是當地的房價過高。“一直以來,當地科技業員工眾多,房屋需求一直處于高位,供需不平衡使得房價飆升”。
不過,在陳佩看來,“蝸居”集裝箱也并非完全是一件壞事,“在當地,很多提倡生態環保的社會人士就認為,將集裝箱改建成居所,不僅能緩和住房矛盾,還能為社會環保作出貢獻”。
科技和創業繁榮造成了舊金山等地的“住房危機”。如今,各種微型公寓在美國各大城市不斷增多,以滿足資金短缺而又有住房需求的居民。“集裝箱”公寓,這樣的概念便開始慢慢地形成風潮。
據悉,經改造的集裝箱租屋通常面積近15平方米,通電,有玻璃窗,帶浴室和簡易式蹲坑廁所,月租600美元(約合3818元人民幣)。希瑟·斯 圖爾特是“集裝箱族”的“元老”,她和朋友盧克·伊斯曼最初花2300美元從奧克蘭港買回一個集裝箱,租了塊空地安置集裝箱,然后入住。
隨后,希瑟和盧克在一處遭廢棄的空地上設立了“集裝箱烏托邦”。他們和幾個朋友花了42.5萬美元買下了這片空地。
在這樣的“蝸居”生活持續了一段時間后,他們覺得這應該是一項不錯的生意,于是開始買進更多的集裝箱進行改造,以供更多希望在舊金山尋找夢想的年輕人居住。于是,在12位朋友的幫助下,他們用一部鏟車把集裝箱通通搬進了一座倉庫內。
“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住到我們的‘集裝箱烏托邦’來,這能對抗大城市昂貴的生活成本。”盧克說。
而建立“集裝箱烏托邦”只是他們的一個實驗,他們希望能夠吸引更多地方仿效。“這里是世界上生活成本最高的地方之一。如果我們在這里可以辦到,那世上任何地方都可以。”盧克說。
然而,“集裝箱烏托邦”受到提倡生態和社會正義的人士的擁護,但沒有得到當地政府的支持,因為它們被認為不符合建筑規范及放置在不合適的地方。
原因剖析:房價飆漲是元兇
住在集裝箱內,無疑是難以承擔高昂房租下的無奈之舉。
據媒體報道,很多當地民眾將高房價的元兇歸咎于聚集在舊金山附近的科技公司,如蘋果、臉書等,認為科技公司的員工福利優渥、薪資水平高推升了當地房價。
在分析師看來,這確實有一定道理,因為科技產業密集的城市本來房屋供給量就相當有限,這也是導致房價上漲的原因之一。
據《華爾街日報》報告,美國知名房產網站 Zillow 針對蘋果員工所做的調查顯示,蘋果員工居住的房屋價格高于當地其他居民,鄰近地區的房價漲幅也會較大。
蘋果員工居住的房屋價格和當地平均房價自從 2007 年 iPhone 發布后就逐漸擴大,因為 iPhone 發布后蘋果的股價高漲,員工的福利跟待遇也跟著變好,因此有能力負擔更高昂的房價水平。
數據顯示,截至 2015 年 7 月,蘋果員工在舊金山平均居住的房價為 110 萬美元,當地的平均房價則為 75.7 美元。
蘋果員工的住宅價格每年約升值 18%,舊金山房價每年則約上漲 11%。
當然,科技業員工并不是舊金山房價高漲的惟一原因。業內人士指出,當地關于樓市的嚴格規范,也使房屋供給量緊縮。因為對比其他高科技員工密集的地區如西雅圖和得州,因為房屋供給量較充足,區域的規范也較寬松,房價漲幅就顯得比較溫和。
而由于當地房價實在太貴,年輕人大多只能租房,房屋出租的需求大增,但新屋的供給量卻無法跟上,造成當地租金也同樣跟著飆漲。最后,這些無法支撐高額房租的年輕人就只能去成為集裝箱一族。(上海《國際金融報》)
另辟蹊徑
花式“蝸居”處處在
在中國,“蝸居”、“蟻居”在大城市可以說非常普遍,從而也陸續催生出一些“集裝箱”群。
據相關媒體報道,在深圳寶安區107國道新屋路段附近,堆放著大量集裝箱,箱頂懸掛的招租廣告非常醒目:“每個每天6元,一個月只要180元, 如果要買的話,1萬元一個,有門有窗,箱頂還有隔熱層,你要是喜歡,在箱頂種種盆栽,在門前搭個棚納涼,外壁噴噴涂鴉,活脫一個藝術空間。”
不過,相關人士介紹,在中國居住集裝箱也只能是盡量偏離城區,或者工地,大部分人群都來自農民工,交通便利顯然有所欠缺。
“在房價普遍上升的今天,我覺得政府和相關部門應該去提倡建造這樣的‘廉租房’,這對于暫時緩解社會問題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Jeff認為。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付不起房租而另辟蹊徑的現象,不只出現在舊金山,集裝箱也不是他們惟一的選擇。
為了躲避高昂租金,人們也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創造能力。23歲的莎拉·卡特爾近日在舊金山找到新工作,但她并沒有搬入公寓,而是住到一艘船上。她花9600美元買下一艘船,吃住都在船上解決,算上水電和船停泊的費用,一個月的花銷僅需350美元。
35歲的景觀設計師安德烈·斯塔波羅則住在清風房車公司出產的拖車里,生活過得節儉又快樂。如今,他打算把拖車的一部分以月租500美元租出去。
英國《每日郵報》也曾報道,英國一大學生為省下房屋租金,購買帆船居住其中,并攻讀下碩士學位。
這位叫做喬·皮爾斯的大學生,在求學期間,由于其無法支付一月400英鎊(約合人民幣3800元)的公寓租金,因此購入一艘帆船,在船上居住了14個月。帆船雖花800英鎊(約合人民幣7700元),但卻為他節省5600英鎊(約合人民幣5.3萬元)的租金。
延伸閱讀
華人“蝸居”故事:在唐人街做打手 住破舊地下室
“蝸居”這個09年在中國悄然流行的詞也可以用在美國一些華人身上。他們有人習慣了蝸居的生活,有人為了兒女學習甘愿蝸居,也有人為學業而蟄伏斗室,更多的是迫于生計,不得不擠一擠。馱著蝸牛殼的他們默默地付出,辛苦地耕耘,只為明天能過得更好。
阿偉舉家遷居到波士頓,更確切地說是偷渡到美國,是三十多年前的事。阿偉祖籍廣東臺山——全國著名的僑鄉。移民到西方國家幾乎是每個臺山人出生后的使命,先出去的人也總會想方設法幫助老家的親友移民,偷渡或投靠親人是最主要的途徑。
阿偉的舅舅是家族里第一個闖蕩美國的人,從做唐人街的黑社會打手開始,從最底層一步步往上爬。阿偉舅舅發家致富的模式很典型:靠收保護費積累了 第一桶金后,投資中餐館,因為其他生意不會做,餐館賺了錢,于是買房子,再出租,收租金,賺了錢再買更多的房子,更大的樓,其他理財方式一概不懂。
上世紀八十年代,阿偉家族二十多號人浩浩蕩蕩投奔舅舅時,他舅舅已經在波士頓唐人街買了兩棟樓。但舅舅只施舍給他們一間破舊的十幾平的地下室,二十多口人就擠在這間地下室。
李萍葉2004年來到美國,她和家人在廉價單人間中已居住了5年。每當女兒的朋友來訪,李萍葉就沒有地方坐,只能站在門口。
李萍葉說,這種廉價單人間經常停電,只能等到鄰居做完飯,她家才能有電,開始做晚飯。作為在美國生活10年的華裔移民,對于自己現在的生活狀況,李萍葉很坦然的接受。李萍葉表示,自己沒有錢買房,甚至養育女兒都很辛苦,但只要一家人能在一起她就覺得很開心。
像很多華埠居民一樣,雖然他們英語水平和收入都有限,但他們對以后的生活仍充滿希望。
本網注明“來源:北美購房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北美購房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美購房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標簽:購房 移民 房價 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