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在國外工作一年在回國
大多數留學生都會糾結這個問題
好不容易畢業,要是能在國外找到工作
然后定居國外,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態
然后走著走著就跑偏了...
如果你的目的是回國,那么又會遇到一個問題,
工作一兩年再回國還是直接立刻馬上回國...
殊途同歸
人生處處是選擇
阿
很慶幸作為有選擇恐懼癥的人
到現在還沒有被逼死
在國外工作一兩年再回國,和作為應屆海歸求職有區別?
如果以應屆生身份回國校招:
秋招的崗位非常多,可選擇的范圍比較大,而且有的公司專門留學生通道。拿到offer的可能性非常大。
因為剛畢業的大學生,面試官可能更會注重你的學校背景,校內校外活動,學習成績等,相對來說面試官會對應屆生會比較包容一點。
如果留在海外工作一兩年:
最明顯的是英語的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更強。在國外工作你面對的是國外的客戶,商務英語的能力在短時間內提高的非?,回國求職外企海外市場崗,也是一大優勢。
但是在海外工作也意味著和國內市場的脫節。目前國內人才市場對于有海外工作經驗的海歸的態度也趨于理性,如果海外工作經驗能為企業所用,那么企業愿意提供相對高的職位和薪酬;如果海外工作經驗和國內相同崗位的經驗對于企業的效益是相同的,企業并不愿意提供給海歸更高的職位和薪酬。
回國求職的話,大多數只能走社招通道,而社招一般要求豐富的工作經歷,面試官可能更會詢問你關于專業技能的問題,這樣的壓力會很大。和你競爭該崗位的人可能是工作多年的職場老司機。
在國外工作一兩年再回國,會比應屆生身份的海歸機會更多嗎?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這系列的問題在知乎上很受關注。
回國求職之后的劣勢@知乎
1. 非應屆的身份比較難求職
假如你不是STEM專業,而是留學最熱門的泛商科專業。泛商科專業國內就業市場上最活躍的分子——中資銀行們,校招網篩簡歷的時候非常在意你是不是應屆生,而且他們的應屆的定義是次年畢業。(四大可放寬)
雖然美國海歸常常畢業前一個月還在上課考試,根本無法提前8個月回國求職,但網篩簡歷有時候就是這么殘酷,不管特殊情況。除有些銀行對海歸比較重視有海歸專場或者針對海歸有特殊規定,你基本都會因為非應屆問題大大增加網申被掛的幾率。
解決這個問題的一種方式是親赴宣講會遞交簡歷,我猜這一部分簡歷HR會人工篩選,會增加非應屆海歸的通過幾率(前提是你確實合適)。此方法親測有效,不過我這個實驗也不夠精確,比如某行去了宣講也投了網申,進了下一輪我也不確定是哪種方式過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凡是我沒去現場交簡歷僅僅通過網絡申請的,都沒進下一輪。凡網申后也去了宣講會的,都進了面試或筆試。(人民銀行除外,人民銀行網申會讓你解釋延遲派遣的原因,答案合格就能通過網申。)
2. 無法參與國內實習
國內券商招聘大多都要求相關經驗的實習,如果在美工作不是證券類的,那回國去券商就業的路也基本斷了。所以盡量做好職業規劃,回到國內想從事什么行業,在美國就要做相關的實習工作。
3. 職業無連貫性
如果在美國就業的position和國內就業的意向職位不一致,會被看作職業目標不夠明確。HR就會認為你無法全身心投入該職位,這個問題最好在面試中好好化解,談談你的職業規劃和職業目標。
海外求職的好處@知乎
1. 增加你的自信心
美國本土失業率居高不下的情況下,能在美國找到工作,會增加自己的自信。不過一到上海北京這兩個城市,你就發現自己自信錯了…
我覺得校園招聘應該比春運更能讓人體會到到中國人口之重!而且還是高學歷名校人口!海歸?按車皮算。碩士?你不知道這個職位只招碩士嘛。英語好?儂會講上海話不啦?
吐槽完,還是得說,同等條件下有海外工作經歷的人比起“裸歸”還是更受親睞的。因為你已經在一個更大的平臺上證明了你是有社會價值的,不是不學無術混日子到畢業的。就業市場是檢驗一個人真才實學的標準之一,傳說中的“黑博士白博士,能找到工作的博士才是好博士”。
有一份靠譜的海外工作經歷,就像被蓋章了檢疫合格的豬肉,雖不能保證你比別的豬肉賣的更貴,但起碼不會被當作臭肉扔出去。
2. 少一份遺憾
在美國讀書是一種體驗,工作又是另外的一種體驗了。
類似職位,美國碩士畢業生的可支配收入比國內一線城市高出很多,再配上相對低的物價,脫離了花父母錢或者苦哈哈的花獎學金的日子,體會一下二十幾歲靠自己的勞動,就可以住五星,吃米其林,Vegas小賭(不是豪賭…),讓父母去第五大道買買買然后我刷卡的日子,還是很不錯的體驗。(回國就年薪過500K的大牛也許也可以,但是多數同學在上海金融行業應屆起薪在100—150k這個范圍。)
3. 提高商務英語口語寫作能力
這個可能是我個人的體會多一點,學校里官方郵件還算正規,但平時老師發郵件措辭都很隨意。等到了職場上就發現,原來郵件的措辭可以這么客氣。
在美國有過比較靠譜的工作經驗回國去外資或需要涉外的崗位,寫得一手有禮貌的好郵件,應該會讓對方蠻驚喜的。
回國想要找到一份不錯的offer,就要保證在國外的公司一定要“純”。受很多因素的限制,有一些同學會去十幾個人的華人小公司,公司里說中文寫中文,專業也未必對口。不是說這種工作不能做,而是價值并不高,不值得浪費應屆生的身份。
剛開始回國求職不清楚應屆的門道,不了解國內的行情,受挫是難免的。
越是小公司小銀行的低端崗位,越不喜歡招海歸,考慮到用人穩定性的問題,很多海歸或者清華北大之列,都喜歡以小公司作為跳板,所以小公司不太喜歡招聘過于優秀的人才。
反而外資和一些行業巨頭,比較喜歡有國外教育背景的人才,能夠抱著開放的心態對待每一個求職者。很多海歸也愿意去這些企業就職,不過金融行業的火熱,人才競爭也越加激烈。
海歸想要在國外工作一年再回到國內的話,就要明確職業規劃,在國外積累好目標行業的相關工作經歷,在回國之前多關注國內行業動態,了解行業現狀,針對崗位的要求做好求職準備。
本網注明“來源:北美購房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北美購房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美購房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