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發展擬70億美元私有化中國子公司
掃一掃,隨時看
據彭博社報道,香港億萬富豪鄭裕彤家族掌控的新世界發展計劃提出以70億美元將中國子公司私有化,消息最快于本周公布。1月4日,兩家公司股票宣布停牌,公告內指出以待刊發收購及合并守則下的內幕消息公告。
新世界發展擬向新世界中國提出私有化消息一出,港媒蜂擁至新世界大廈,等待主席鄭家純回應。不過鄭家純對傳聞不予置評,又指出一直在優化公司架構。
過去的一個月中,鄭裕彤家族旗下的新世界中國接連出售武漢、海口、惠州、成都及貴陽等項目予恒大地產,交易涉資208億元。對此,鄭家純回應指,出售資產亦是優化中國一線城市的物業投資。
從大手筆出售內地物業到新世界中國再傳私有化,鄭氏家族對內地地產資產的清盤引人關注。
早在2014年,新世界發展就曾提出過私有化新世界中國。當時宣布每股6.8港元,同時宣布以3供1形式,集資約140億港元,若私有化不成功則用于發展新世界中心及增加土地儲備等。結果在點算股東人數程序時,反對私有化方案的新世界中國獨立股東數目達458名,而贊成的獨立股東數目為223名,導致私有化計劃告吹。
鄭氏家族地產圖譜
由鄭裕彤家族掌舵的新世界,在1980年就開始涉足中國內地房地產市場投資。作為新世界發展內地旗艦公司的新世界中國,自八十年代即活躍于內地。
截至2015年6月30日,新世界中國擁有土地儲備2299萬平方米,分布于內地20多個一、二及三線城市。對此,新世界中國有這樣一段描述,“成本低廉的優質土地儲備,結合集團雄厚的財務實力和品牌優勢,相信未來整體毛利率可維持在理想的范圍內。”
如同其他港資企業,成本低廉的土地儲備,是新世界中國的重要發展驅動。有熟悉新世界中國的業內人士曾向觀點地產新媒體表示,近5年來新世界中國已很少拿地,主要還是依賴2000年以前所拿土地開發。
但依靠土地升值賺取利潤的商業模式如今已再難以復制,而當內地房地產市場從快速增長進入調整期后,港資企業也開始受到成本上升、營銷滯后、周轉較慢等能力短板的制約。
2013-2015財年,新世界中國銷售規模基本持平,其合約物業銷售額分別為165.28億元、147.92億元及154.26億元。2015財年,新世界中國的物業銷售經營溢利為29.36億港元,較2014財政年度下跌41.3%。
對于內地地產業務的規劃中,新世界中國似乎正在加快二三線城市銷售型物業的變現,優化資源投資一線及1.5線城市投資物業。
交銀國際12月報告指出,盡管新世界中國地產可能會繼續在各大城市尋找土儲,但公司的重點應繼續在于執行力,而不是再投資,“理由是公司在出售后仍持有超過1000萬平方米的住宅開發土儲,是去年銷售的8倍”。
自2014年起,新世界中國武漢公司就曾稱未來3至5年內新世界中國將會在武漢現有項目中重新進行資源整合,加大旗下酒店、寫字樓板塊的商業地產投資比重,從以住宅為主的開發商轉變為復合型發展商。
交銀國際分析則認為,出售內地住宅物業資產也符合管理層的預測,“繼去年否決私有化建議后,新世界中國地產專注于資產周轉率和實現價值”。
大手筆清理內地項目的同時,新世界中國再度傳出私有化消息。1月4日,新世界發展和新世界中國雙雙停牌。盡管鄭家純并未正面回應私有化消息,但若此事屬實,這將是新世界中國在不到兩年內第二次嘗試實現私有化。
私有化折戟前事
事實上,早在2014年3月新世界發展就曾提出私有化新世界中國的議案,但卻因獨立股東贊成票未過半數而遭終止。有分析指出,該次私有化嘗試未果后,新世界中國專注于資產周轉率和實現價值。
相關分析師對觀點地產新媒體表示,從過往案例來看,上市公司大股東提出私有化的主要原因是認為上市平臺價值被低估,對股價和公司現有價值體現不滿意。
盡管2015年新世界中國全年股價錄得35%升幅,但其最大升幅走勢集中在12月出售資產予恒大套現之時。截至1月4日停牌前,新世界中國股價為6.2港元。
對于鄭家純而言,該價格依然不失為私有化時機。有分析稱,據港交所披露易資料,目前新世界發展持有新世界中國70.32%股份,如果要約收購新世界中國,將要斥資161.39億元。
在港交所維護小股東利益訴求的既定規則前,如果新世界中國此次重啟私有化,要確保成功的關鍵依然在于給公眾股東交出一份足以被肯定的方案。
本網注明“來源:北美購房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北美購房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美購房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標簽:新世界,私有化